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10年来,成百上千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潜心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颇为蓬勃壮观的改革局面。然而改革的成就并未达到人们预想的最佳境界和理想效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个性与发展的规律、对如何激励全体学生乐于学习的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征途上,坚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努力寻求一条适应时代需要的语文教学的新路,探求合理的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开拓型课堂结构的探讨与尝试,即以现行教材为中心、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拓展开去,引进与教材直接有关的各种信息,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满足学生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这种课型把一课书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一)预习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3.
学教要求:1. 引导学生找出《李时珍》《李闯王渡黄河》《神笔马良》中三个人物为穷人着想的共同特点,进行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2. 综合复习这一单元中的字词。3. 加强段的训练,弄懂一段中句与句的关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要正确地理解事物,牢固地掌握知识,就必须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我依据思维规律相机增补一些材料,提供较为丰富的思维素材,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催开他们智慧的花朵。提供“比较”内容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语文教学中,引进一些与教材有某种联系的文章,同课文进行比较,进行细致缜密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可以收到启发思维、开拓眼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提高分析能力的教学效果。《一袋干粮》一文采用的是补叙手法,课外读物《娃娃兵》一书中也有《一袋干粮》,采用的却是  相似文献   
5.
[课前预习(教学要求同教案 A)]一、拼读课文后生字,注意读准“症、况、性”的音。二、试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指出带点字的音节、偏旁、笔画。鄙视积累品尝(以上两题,旨在扫除阅读障碍,初步理解字词,通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自学字词的能力。)三、阅读思考(或从课文中找出语句回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同志指出,作文教学应朝着这样一种理想境界去努力,即作文训练的过程应尽量与文章产生的自然过程一致。众所周知,一般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是:积累材料——构思表达——修改完善。而目前命题作文的训练过程恰恰与上述自然程序不一致,往往先有题目,后找材料。不是为了生活或工作的需要,而是单纯为培养写作能力进行训练;学生不是有话要说才作文,两是要作文才勉强找话来说。因而,作文成了学生不得已而  相似文献   
7.
实用文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社会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实用文体的写作更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重视了对学生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八一年十二月江苏省小语研究会成立以后,在市教研室及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排除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潮的干扰,冲破“禁区”,大胆地在五(3)班进行了增读古诗文教学的试验。开学后,短短三个月,共增读古诗二十二首,古文十篇,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了《水浒传》、《岳飞》等古典小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外辅助活动。学生增学了古诗文,接触到许多历史人物,对他们和他们的一些作品有了初步了解。如学习了文天祥、李清照和陆游等人的作品,一种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爱国诗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9.
教学要求:1. 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着重了解他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学习他为解除病人痛苦,不惜付出艰辛劳动,用毕生精力编书的崇高品质。2. 加强段的训练,弄清重点段的结构,句与句的关系。能按文后提示给文章分段。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世代行医、鄙视、积累、品尝、救死扶伤、疑难病症、对症良方、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等词语。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1. 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2. 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真、虚心、不辞辛苦,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3. 分角色表情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讲出小燕子为什么搭窝搭得最好。4. 教师举例引路,指导学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