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十四行诗原是十三世纪意大利的产物,流行于民间,单纯为了抒发爱情。但丁(DanteAlighieri1265—1321))是应用此诗体的第一个大诗人。随后诗人彼得拉克(Francescode Petrarch1304—1374)写了大量的十四行诗,把形式固定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八行(octave),韵脚是abba abba,后一部分为六行(sestet),用二、三个韵,自由地安排。他的十四行诗体给后来欧洲用各种文字写作的诗人以巨大的影响,直到今天,被称为彼得拉克式(又称意大利式)。  相似文献   
2.
汉语习语如何英译,是英语教学与研究中的课题之一。《习语汉译英研究》(张培基著,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书的前部分对习语的来源、习语的民族形式特点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精辟的论述。书的后部分介绍了十二种习语汉译英的具体方法,并列举了不少的实例;其中第五章是谈习语的直译法的。本文仅就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在《江西师大学报》1984年第1期上发表过《英国十四行诗用韵的探讨》一文,主要的目的想澄清社会上一些人对英国十四行诗混乱的概念和错误的说法。这一篇想对英国十四行诗早期的形成与发展,作进一步的探索,以冀正本清源,从而更明了它以后的演变。十四行诗先流行于意大利,意大利大诗人Francesco Petrarch把它定型,全诗分为两部分,前部分为八行,韵脚为abba,abba;后部分为六行,韵脚多为cde,cde,或cdc,dcd,或在排列上作适当的变动。内容都是爱情。英国的Thomas Wyatt(1503—1542)最早接受意大利十四行诗的传统,学习Petrarch,用这种诗体写爱情诗,也翻译Petrarch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四年我省内部出版的《〈红楼梦〉诗词评注》(以下简称《评注》)一书,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等加以注释,对其中的大部分用白话诗体进行了翻译,并对一些较重要的诗词作了“简析”。书的前面还有《略论〈红楼梦〉里的诗词》一文,对《红楼梦》诗词作了全面的介绍与论述。这本《评注》对广大读者无疑是有帮助的。不过阅读之后,感到其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中国最早的爱情抒情诗歌见于公元前千年左右产生的《诗经》中。《诗经》的第一篇是千秋万代人熟悉的《关雎》,其中生动地描述了热恋、思念的情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中这类的爱情抒情诗很多,如《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隰桑》“中心藏之,何日  相似文献   
6.
梁守涛同志著《英诗格律浅说》(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是专研究英诗格律的书,就英诗的节奏、押韵、形式、排偶与叠句等方面各立一章论述。最后还举出一些名诗为例,对其内容加以讲解,对其格律一一分析,并附有译文,便于对照。在全书的论述中,也对英诗的演变发展,各体裁的特点等作了些简要的介绍,并处处引用我国古今诗歌作为比较欣赏,相互启发。这本书有不少优点与特色,对学习英诗者有一定的帮助。本书以研究英诗格律为主,应对格律问题阐述得确切、完善。但读过之后,令人感到某些地方解说片面,自相矛盾,甚至有错误。现专就押韵方面提出几点来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