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各国文化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人作为认识主体、创造主体,应逐步获得最全面、最深刻的内在自由。思想学术的民主,既是实现主体精神自由的前提,也应该是它的结果。学术民主的实现,须以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为基本前提,即富于民主精神的社会环境和主体自身所具备的民主素质。文化专制主义曾经从外部取消了人从自在到自为的实践可能性,使主体的自觉意识丧失并沦为专制主义的奴隶。我国当前进行的政  相似文献   
2.
郭预衡先生的《中国散史》,仅就体例而言,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似乎与传统的学史并无二致。但细味其形式与底蕴,其体例神似司马迁《史记》,其笔法深得鲁迅韵致。通观全书,尤能见出先生的学养、识见和功力。兹以先生所叙清初学变迁而论列之。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之不得“圣人级待遇”,并非因为他是“刑余之人”,而是《史记》本身的原因。《史记》在汉代就曾遭禁锢,受到官方的公开指责、严厉批评和内容删削。汉代及汉代以后,更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这不仅仅是司马迁个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正>文体因其不同的表现功能,可分为抒情性文体、叙述性文体、论说性文体。文体的表现功能又是可以互渗的。诗以抒情为主,可兼叙述、议论;史以叙述为主,可兼议论、抒情;论以说理为主,可兼抒情、叙述。虽然如此,各类文体有自己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文体的性质正是由此而得到确认的。  相似文献   
5.
从《岁寒堂诗话》看两宋之际理学文学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戒深受理学影响但并未被完全桎梏,其《岁寒堂诗话》立足于传统诗论,又吸收在他看来理学诗论之可取部分,一方面以传统诗论纠正理学之偏失,一方面又不觉间以其所受理学影响对传统诗论作出新的诠释。他出入于二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左右逢源、又体现出独到的个性风格和自家悟境的文学观念,为理学最终形成自己道德与文学相统一而又让文学更好地服务于其道的道德诗学思想开启了思路,客观上折射出了理学文学观由北宋时期的偏颇僵化、举步维艰发展到南宋时期的自成体系、成熟完善这一演进之迹。  相似文献   
6.
司马相如《大人赋》之题,“大人”并非专指帝王,而是指得道之人。今观《大人赋》内容.可知其叙写的是大人由求仙而至得道的精神历程。再结合《史记》所述司马相如的一生的政治遭际对其心理的影响,可以认为《大人赋》是一篇从传统的“悲士不遇”的主题中游离出来的游仙兼思玄作品。  相似文献   
7.
由汉赋而明文学思潮,又转而观汉赋,可对汉世文人在规范与异化中的沉浮与挣扎,及由汉而明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文化人格与精神追求的心灵历程有更深刻的体味与感悟。书名"书写策略",切中了汉赋自觉为文的本质,可见汉人的创作心态。而"集体汉赋"之说也堪为赋学研究史上的创见。  相似文献   
8.
四川职业教育连续三年滑坡,主要原因是在求学、择业、用人、办学目的等方面的观念比较落后,在办学体制,资金投入,职教内部改革方面也存在许多消极因素,因此,应转变观念,理顺体制,拓宽经费来源,深化的内部改革,以增强职教办学活力,从适应四川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出发,使滑坡的四川职教重新爬坡。  相似文献   
9.
司马相如《答盛擥作赋书》说:“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这段话指出了汉赋类似一种以经纬编织锦绣,用宫商组合音律的艺术。编织、组合的结果,使图案化倾向成为汉赋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 郭预衡先生<中国散文史>选论的作品,与传统的文学史有所不同.先生在<散文史>中所凝注的厚重的人生与历史的沧桑感,更是传统的文学史所少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