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数与形的结合不仅是解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而且也使许多代数问题获得了明显的直观的几何解释.作为数形结合的具体方法之一的解析法,它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形成了点与有序实数组的对应关系,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变抽象的几何问题为具体代数模型,实现问题的化归,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典范,在解题中巧妙地建立平面坐标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举例探索解析法在解题中的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2.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准确、全面地掌握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对于深刻认识函数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例析解题中两个易误点和两个探究点,便于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三角函数的奇偶性.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用均值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值时,一般都能按照均值定理的3个要求:“一正、二定、三相等”来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然而,我们在领略到它的方便快捷之后,不禁产生困惑:“一正”、“三相等”都好理解,为什么要规定“二定”?为什么函数式中含变量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是定值,才能使用该定理?或者只有a+b,ab有一个为定值才能用该公式?当然不是,该定理使用只有在求最值的时候,才需要注意“二定”问题.那么如何理解求最值时,要考虑“二定”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实践表明,高考要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在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中培养起来的数学能力,同时,还取决于临场的发挥.考试即将来临,不少同学认为高考数学的成败已成定局,但是,如果注重研究高考数学应试的技巧,还是能把成绩提高一个档次.下面,我们结合数学的特点和高考阅卷的经验,谈几条应试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