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各国文化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基本实现了 ,但社会的发展 ,客观条件的变化 ,又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诸如民族基础教育及教育投入、师资水平、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均存在不少问题 ,特别是民族基础教育。对此 ,现笔者就如何提高三穗县的民族基础教育谈几点肤浅认识与看法。一、三穗县目前初级中学师资水 平及毕业生现状。三穗县目前各乡镇均设有一所初级中学 ,全县初中在职教师 466人 ,其中代课教师 18人。从教师的学历合格人数看 ,取得专业合格证人数为 5人 ,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44 4人 ,学历合格率为 96.78%。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 96.78%。现…  相似文献   
2.
人一来到这个世上,父母便给他(她)取个名字,以便呼叫。中国人是如此,外国人也是如此。但人们见诸于报刊杂志上似乎只有外国人名是一串长长的符号,其实居住在贵州三穗南部的寨头、巴冶、良上等地苗族人民,他们的姓名也有一串长长的文字,在户籍管理簿上随处可见,何以如此呢?还是从这个地区的人名去看其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吧!  相似文献   
3.
苗族聚居地巴冶 ,位于贵州省三穗县的南部。每年的“土王戊”日 ,这里人山人海 ,歌声如潮。青年男女聚集在这里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土王戊”玩山节。相传在远古时代 ,洪水滔天以后 ,凡间只剩下迪炎和妮炎兄妹俩。后来兄妹俩结了婚 ,养育了大众九千人。大众九千人为了生活 ,便开山造田 ,播种粮食。一年 ,栽在田里的禾苗遭受虫灾 ,结果当年的粮食欠收。寨主金干刊、妮干更二人召集各房族族长商议 ,确定在第二个“土王戊”日这天踩山灭虫 ,地点是在南面干阳香处。到了第二年“土王戊”这天 ,即清明节后的第十三天 ,人们便三三两两到干阳…  相似文献   
4.
<正> 芦笙是苗族人民的乐器之一,浓郁的民族风情,总是离不开它,而且为先导。在欢度每个佳节时,人们就吹笙跳舞来喜庆。用吹笙跳舞欢度节日是苗族人民的传统做法,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故而形成"芦笙舞",所以  相似文献   
5.
奇异的苗族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居在贵州黔东南州东北部的三穗寨头,素有“千里苗疆门户千户苗寨”之称,《咸同军事史》中记叙“寨头者,苗疆之门户也”。寨头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特别是那婚姻习俗,颇具特色,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三穗县南部寨头、巴冶、良上等地的苗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笔者在这里着重简述苗歌文化、芦笙文化、饮食文化等三种。这些文化都是三穗南部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创造的,是广大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居住在贵州省三穗县南部的苗族人民 ,约有 5 0 0 0户 ,近 2 0 0 0 0人口 ,因其居住的环境条件、生活习俗以及语言等基本相同 ,故而当地人习惯把南部苗族并称为“寨头、巴冶、良上、稿桥”。这个支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 ,有其独特性和创造性 ,靛染工艺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三穗南部苗族人 ,家家妇女都会织布 ,户户妇女都会靛染 ,此地妇女何以人人都会靛染这一工艺 ?这里不去考究 ,只知此工艺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这个支系的古代苗族先民们 ,为了获取靛染技术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艰辛探索与试验 ,最后才掌握这套完整的靛染工艺技术 ,为当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