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大人们常跟我们小朋友说:“做事要专心,不能一心二用。”“一心二用”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语是说在同一个时间段进行两件事。人的注意力是有一定范围的,如果不够专注,就可能会影响做事的效果。比如科学家牛顿,在煮鸡蛋的时候思考问题,为此错把贵重的怀表当鸡蛋煮了。  相似文献   
2.
比喻有话说     
<正>说到比喻的修辞手法,有同学直呼太简单了。比喻确实不难,也很常见,不少人在刚学会说话时就能运用了。比如,一个小宝宝指着月亮说“香蕉”,指着煎蛋中间的蛋黄说“太阳”,这些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是,当你真的要学习比喻手法的时候,好像又没那么容易了。比如,  相似文献   
3.
认识疑问句     
<正>课文中,有很多带问号(?)的句子。如:1.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找春天》)2.长颈鹿大叔寄来一个包裹,请您看看是什么东西?(《开满鲜花的小路》)3.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开满鲜花的小路》)4.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千人糕》)5.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千人糕》)问号是疑问句的标签,在书面语中,我们可以根据它进行句式判别。疑问句是根据语气对句子进行划分的四大类别之一,另外三个是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相似文献   
4.
拟人句     
<正>什么是拟人手法呢?它是修辞方法的一种,是把事物人格化,让事物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就像人一样。同学们经常看的童话故事里,就有很多人格化的事物。在我们的课文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荷叶圆圆》《小猴子下山》  相似文献   
5.
<正>同学们都是家里的宝贝,被长辈呵护着长大,有不少同学甚至都没做过家务,而一些想做家务的同学则被家长以“不如多读点儿书”等理由阻止。古语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自立歌》:  相似文献   
6.
<正>《寓言二则》中有很多好句子,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第一组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第二组他在田边转来转去。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两组句子中的第二句,都来自课文。第一组的第二句多了个词语“赶紧”,让人看到主人公对“亡羊”做出了反思,在知道原因后立即动手修补羊圈。  相似文献   
7.
用好动词     
<正>动词在现代汉语词汇大家庭里面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我们说的话,很少有不出现动词的。既然动词这么重要,我们要如何更好地运用它呢?所谓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一般可以把动词分为六个类别,分别是: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传统的婚丧嫁娶等活动中,有一种非常重要角色,他们就是专门负责接待客人的人。随着时代变迁和各种服务公司的出现,他们在城市不那么常见了,但在农村依然很活跃,不少地方把他们称作“迎宾”。他们并不是专职人员,只因为他们“会说话”而且被人信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