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当前教育理念的多元化深入,促进了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法具有注重开放自主的问题研究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灵活应用、注重学生个性化体验能力培养等特征。在高校日语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益于提高高校日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3.
大屠杀叙事是南京对外形象塑造工程中不可回避的论题,因为此类叙事很大一部分具有国际影响力,为许多外籍人士所知。历史不可更改,正视这段悲痛和屈辱的历史,并借力于相关叙事的知晓度,推广南京的对外形象,继而进一步更新丰富,不失为一种妥善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国作家德里罗的《白噪音》中主要人物的死亡恐惧可以界定为个人层面和哲学层面,两者共同指向一个主题,即人类的命运与生态环境休戚相关。从生态主义和原型批评角度入手,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说明作者刻意突出的死亡恐惧实际上是文本生态主义主题的恰当表现手法,作者以这种后现代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美国小说家斯坦贝克的《菊》中存在大量的对话,笔者尝试立足语言学关于对话的”合作原则”来解析这些不同人物之间的交谈,力求描述出其中弦外之音的表达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探求这些言外之意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主题表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丛晓明 《成才之路》2009,(15):79-80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生命中的创作时间长达六十多年,作品中包含了长短篇小说和戏剧,上世纪70年代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4年贝娄耄耋之年又发表了《拉维斯坦》,其创作能力可谓惊人。他广为人知的四部以女性为中心的作品,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这种忽视,许多评论家作出了不恰当的评论。贝娄的这几部作品对于研究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是不可或缺的。本文意在通过对这四部作品的分析,说明贝娄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7.
近期开心网及其类似性质的游戏网站在白领中风靡,这种现象可以从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入手分析。此类网站游戏的内容模仿儿童游戏,给玩家以心理暗示,鼓励他们在潜意识里回归快乐原则主导的生命初期;同时在游戏的设计上也考虑到了对现实原则的无形但有效地对抗。以上这些因素最终促成了开心网在成年人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9.
爱伦·坡的短篇《红死病的假面具》有着惊人魂魄的恐怖效果,本文试图借助语义学中的语义三角理论对其进行解读,文本中核心人物的三重身份的蜕变恰好对应语义三角理论的三个因素,情节的开展也正是对这三个因素之间关系不断重组的过程,这个核心部分与爱伦.坡的其他写作技巧一起为小说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