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观看了国产大片《让子弹飞》。影片场面壮观,情节扣人心弦,姜文扮演的麻匪头子张麻子有勇有谋,在与当地豪绅黄四郎的较量中表现得从容、淡定,颇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将才。他的一句“让子弹飞一会儿”将这种大将气度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语文家庭作业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就如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学生怕做,不光因为大量的作业占去了他们有限的课余时间,更因为语文作业的索然无趣。不做就更怕,因为作业上交不了就难免招致老师的批评,甚至惩罚。而“布置作业难,批改作业烦”也是语文老师们的一块心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生活的启示"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篇叙事散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落花生"为线索记叙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通过父亲和我们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道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傲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文章在写法上颇具特色,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在记叙过程中以语言描写为主;二是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三是文章在详略处理上旗帜鲜明,"种花生"、"收花生"一笔带过,而将重墨用在体现主旨的"议花生"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四是文章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宽容的魅力     
前些日子,我们小语研修班的几个学员和导师章老师在一起小聚。席上,章老师向其中一名学员小毛敬酒。因这名学员不胜酒力,一向充满人文关怀的章老师便说:“小毛,你喝一半,我喝完!”可没想到小毛竞一饮而尽。章老师感叹道:“人这东西可真奇怪呀,我让他喝一半他偏要喝完,我让他喝完他却只喝一半!”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段] (在学完三颗蒲公英种子的不同遭遇后) 师:当初,太阳公公是怎么对蒲公英种子说的呀? (学生很快找到句子并纷纷举手.教师请了一位手举得很高的孩子回答)  相似文献   
6.
教学《月光曲》一文,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激发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灵感?"学生自主研读文本,记录自己的想法(7分钟左右)。师:你认为文中描写的哪个情景能打动贝多芬的心?生:是这句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  相似文献   
7.
学生离校了,寒假开始了.我们几个教师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不知谁将话题引向了寒假作业.多数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大同小异,无非课外书、日记、作文、实践活动等.但有一位老师的寒假作业却别出心裁,他说:"我的寒假作业布置了三项:第一项,寒假里玩得快乐而有意义;第二项,记住第一项;第三项,贯彻好第一项和第二项."话一说完,立刻引起了大家的议论.有的老师半开玩笑地说:"领导要找你谈话了,工作这么不负责."有的老师替他担心:"一个寒假没作业,家长会不会向领导告状?"这位老师笑笑说:"我在乎的是孩子们."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断:师: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那么,你发现课文写了什么时候的景吗?(生再读课文交流)生1:课文写了松坊溪的雪景。生2:课文写了松坊溪雪后的景色。我是从“雪止了”看出的。师:你讲得更明确,而且有理有据,不错。生3:我发现课文还写了雪中的景色。我是从“下雪了”看出的。师:你能举一反三,有新发现。所以我们说雪景包括——生:(齐)雪中景色和雪后景色。师:还写了别的时候的景色吗?生4:课文还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色。师:(不作评价,追问)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深秋景色的?生4:第6~8自然段。师:为什么你说是深秋的景色呢?生4:因…  相似文献   
9.
10.
宽容的魅力     
前些日,我们小语研修班的几个学员和导师章老师在一起小聚。席上,章老师向其中一名学员小毛敬酒。因小毛不胜酒力,一向充满人文关怀的章老师便说:“小毛,你喝一半,我喝完!”可没想到小毛竞一饮而尽。章老师感叹道:“人这东西可真奇怪呀,我让他喝一半他偏要喝完,我让他喝完他却只喝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