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学校共同体及其理想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不同,个体德性的培育离不开共同生活。关于“共同生活”,伦理学上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从共同善(common good)的角度所理解的“好生活”。好生活不是个人生活,而是人所共同追求、应当实现的生活。二是从权利角度所理解的“公共生活”。人既有追求好生活的权利又有尊重他人相似权利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价值多元的伦理生活中道德教育面临着道德正当性难题。价值多元但规范普遍,多元普遍主义的道德立场尊重多元谋求普遍.道德教育需要通过交往活动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广泛联合的民主的生活方式是学校应当谋求的共同生活。相互承认的道德关系是道德自律和自我认同得以发展的条件,儿童只有在得到承认的条件下才能正常成长.道德教育应该为此提供情感的、认知的和价值的支持,承认的教育同时蕴涵了“每个人”和“所有人”的教育立场。  相似文献   
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命题,其涵义可以解读为三个层面:在内容上,是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具有教育意义;在方法上,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法即教育法;在目标上,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同时,该命题存在三个方面的疑义:就教育的范畴言,教育影响不同于教育目的;就教育的功能言,意向之教有别于成功之教,教育的意义存在不同的标准;就教育的实践言,教育中的生活区别于生活中的教育。检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需分析教育在指称和含义上的多歧性。  相似文献   
4.
教育实践课程是高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形成个人化教师专业知识的功能.立足于教育专业素养的培养,教育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必须明确定位于教育专业教育课程,在专业训练中应是学术有效性与职业有效性的融合,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支撑,突出教育实践的理性成分,在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是构建个人化教育知识的过程.这个命题关乎现代社会中日益发生的知识与人的分离、认识与伦理的分离.教育学知识是独立于个体经验的理论知识,教育知识是本原在主体之中的实践知识,是高度个人化、德性化的知识.实践乃是善的实现活动,指导教育知识的是实践的、反思的认识旨趣.区别于普遍性的知识,个人化教育知识具有经验与反思的品质,情境与情感的品质,内在与多元的品质,意向与规范的品质.区别于理论知识的可教性,个人化教育知识是做了才有的知识,是不断增长的教育经验,它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整合而建构出来的知识.无论是职前还是职后教师教育,这一建构过程依赖于广义的教学做合一,实践性学习是其基本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价值多元的伦理生活中,道德教育何以可能?本文以古代道德哲学与现代道德哲学的分野为切入点——在伦理与道德之间、德性论与义务论之间、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探讨一种对“道德”的理解。道德是多元的善的观念得以实现的主体间条件,一方面坚持普遍主义的“所有人”的道德立场,另一方面强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目的的“每个人”的价值立场。只有通过多元价值才能理解道德的同一性,同时,美好生活的多样性只有在相互承认的共同生活中才能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生目标的品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开宏 《中国德育》2006,1(2):72-73
“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这是马丁·布伯(Martin Buber)于1939年发表的一篇演讲辞的开首之句。但是,现代教育的发展并没有沿着品格教育的路线前进,相反,随着知识教育和教育技术化的日渐泛滥、道德相对论和价值中立主义思潮的流行,品格教育被边缘化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回应青少年道德滑坡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所和《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编辑部联合组织了陶行知研究笔谈 ,这里发表的几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陶行知研究的方法论应该有所创新。这个创新主要表现在 :1 ,要在研究领域上有所创新 ,陶行知的思想财富决不仅仅在教育 ,而是在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的多个领域 ;2 ,要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 ,要改变过去只是用政治学的方法研究陶行知的作法 ,提倡用历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方法研究陶行知 ,力争还原出较为符合历史真实的陶行知 ;3,要带着当今现实生活出现的问题研究陶行知 ,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必是走在这个时代前列的研究 ,这个研究不是用陶行知的思想论证当代理论和政策的正确性 ,而是用陶行知的思想分析解剖现实生活的矛盾。希望这一组文章能够引起陶行知研究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皮亚杰儿童规则意识研究的道德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哲学和道德发展心理学存在互释的空间,本文应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话语伦理学解读皮亚杰关于儿童游戏规则意识发展的研究,从交往关系的角度理解皮亚杰的道德建构主义,特别是儿童道德意识发展中的两种道德理想类型,辩明在哲学中作为理性事实的道德意识在儿童的道德发展中是通过特定交往活动尤其是儿童游戏建构出的理性能力.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不同,个体德性的培育离不开共同生活。关于“共同生活”,伦理学上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从共同善(common good)的角度所理解的“好生活”。好生活不是个人生活,而是人所共同追求、应当实现的生活。二是从权利角度所理解的“公共生活”。人既有追求好生活的权利又有尊重他人相似权利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