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在小学一年级已学过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二、三年级开始学习两步或三步的复合应用题,进入四、五年级后,则要求能够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或稍复杂的应用题。因此,二、三年级复合应用题是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承前接后的重要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应用题教学是否成功,关系极大。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有些教师对上述认识不足,加之讲授不甚得法,不少学生对三步应用题的解答存在较大困难,如果教师这时图快省事,单纯地将解法告诉学生,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儿童对解答应用题的分析能力。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浅见,和广大教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发现法”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独立活动,思考问题,形成概念,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发现方法。以练带讲的方法——当新旧课联系较紧密,新课内容又不太困难时,教师可布置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利用推理去发现和获取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除多位数”时,可如下进行:从旧知识中提出新问题。先让学生练习“两位  相似文献   
3.
根据二类课文的特点,我们把数学教学中的“尝试教学法”用于小语二类课文的教学,作了些尝试。下面以十册《林海》为例,谈谈作法和体会。一、出示尝试题二类课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根据设计好的重点提问或课后习题中的问题,去阅读课文.《林海》课后习题第l题是紧扣该组重点训练项目的提问,可作为尝试题处理,(设计为表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