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自得”二字最早出现在《中庸》第十四章中,然后又出现在《孟子》中。孔子本人没有提出“自得”概念,但这不妨碍他的思想尤其是教育思想中浸透着这种方法的精神。在孔子与弟子们“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充满着对“个我”的强调与尊重,“自得”是儒家教育方法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对“诗言志”的理解可以有两种:实然理解和应然理解。前者着眼于中国诗歌发生史、或一般诗歌发生过程、或中国诗学思想发生发展史等,是站在现实层面上阐说“诗言志”——诗歌“事实如何”;后者着眼于儒家诗学原则的定位,是站在理想层面上阐说“诗言志”——诗歌“应该如何”。  相似文献   
3.
对于公安派领袖宏道的“性灵”说,论者一般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出发,强调其反对七了派模拟剽窃飞气的积极意义,肯定其体现明末追求个性自由思潮的进步价值,这是无可争议的。但相对地,立足于其诗学理论自身的考察就少了些。结果就是,在笔者看来,导致了某种对“性灵”说的不适当的高估。本文不揣浅了陋,力图集中一下“性灵”说的理论面貌及其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4.
马端临批驳朱熹的《诗序》说,认为“《诗序》不可废”,认为郑、卫之风非“淫者自作”。站在汉学派的立场上看,马端临的批驳是有理有据的。马端临实际上是把《诗经》看作为历史文本,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此恰恰比较出朱熹“废《序》论”的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回归《诗经》的文学本位。  相似文献   
5.
"自得"二字最早出现在《中庸》第十四章中,然后又出现在《孟子》中。孔子本人没有提出"自得"概念,但这不妨碍他的思想尤其是教育思想中浸透着这种方法的精神。在孔子与弟子们"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充满着对"个我"的强调与尊重",自得"是儒家教育方法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对于公安派领袖袁宏道的"性灵"说,论者一般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出发,强调其反对七子派模拟剽窃习气的积极意义,肯定其体现明末追求个性自由思潮的进步价值,这是无可争议的.但相对地,立足于其诗学理论自身的考察就少了些.结果就是,在笔者看来,导致了某种对"性灵"说的不适当的高估.本文不揣浅陋,力图集中探讨一下"性灵"说的理论面貌及其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7.
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是,相对主义思想往往导致怀疑论。但这似是而非。相对主义思想很普遍,在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甚或一般人那里都可以发现,但强有力的怀疑论传统仅仅属于西方思想史。本文以中国先秦时期最富怀疑精神的庄子为例,通过评析其相对主义思想是如何削弱乃至取消他的怀疑论萌芽的,具体反驳了流行看法,从而表明:相对主义思想不能构成怀疑论,本质上,它同怀疑论无关。  相似文献   
8.
:王夫之论诗 ,散见于《诗广传》、《楚辞通释》、《诗译》、《夕堂永日绪论》内外编、《南窗漫记》以及《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中 ,颇多精辟见解。王夫之诗论的价值不仅在于某一说法新颖独到 ,见解深刻 ,更可贵的是 ,这些说法之间是圆融贯通的 ,具有极为清晰的逻辑推进线索。这个逻辑过程 ,简单地说 ,就是从情到兴再到意 ,始终不脱离情却又是一个逐步具体而深入地把握诗歌艺术特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