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赵都邯郸故城是在现代考古学出现之后,才逐步被发现并得到认识的。根据原有考古资料,特别是近10多年来大量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对战国至两汉时期赵都邯郸城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城市兴衰与变迁、城区布局与功能、陵墓分布与特点、人口数量与经济等问题作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或推断。  相似文献   
2.
温明殿为汉代遗物,是邯郸城内一处重要文化遗址,但有关资料有限。邯郸故城的考古发现表明,在汉代邯郸故城的中北部,应是赵王宫室、宫苑所在处。过去曾有人认为这里就是所说的邯郸宫,但此文通过分析认为有误。根据种种迹象推测,汉代的温明殿应在王郎城墙内侧一带。  相似文献   
3.
赵都邯郸的时间有赵敬侯元年和赵肃侯时期等不同说法,作者根据文献史料和考古发现,结合邯郸王陵的分布情况,提出赵敬侯所都之邯郸与赵肃侯所都之邯郸不是同一个地点的观点。由赵敬侯营建的寿陵,经武灵王继续营建,成为赵敬侯所都之邯郸被魏国占领后赵国的都城,位置就是今天的邯郸市所在地。而赵敬侯所都之邯郸在寿陵的南边,今磁县西九龙口古城附近,或峰峰矿区境内。  相似文献   
4.
赵国的寿陵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典故中的寿陵指的是赵肃侯的陵墓。寿陵馀子指的是戍守赵肃侯陵墓的羡卒。赵肃侯的陵墓规模是不同于其他赵国侯王陵墓的,其大体位置应在邯郸故城附近或城内。  相似文献   
5.
根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认为只有趙敬肃王刘彭祖及其子孙才能形成大型墓群。通过对邯郸周围三处可能是西汉时期墓群的分析判断:插箭岭墓群不是西汉时期的王室墓葬;北张庄墓群10号墓可能是刘彭祖的墓葬;认为车骑关1号墓墓主人是赵共王刘充。  相似文献   
6.
文献记载表明,寿陵不单是赵肃侯的陵墓,还可能是座城邑。考古发现表明同时期的诸侯国都有把王陵建在城内的习俗。而地方志记载赵王城内有墓葬存在,通过对其内建筑遗迹的分析研究,赵肃侯的寿陵很可能就在其中。而唐宋诗文中以五陵代指的邯郸是赵肃侯所都,而非赵敬侯所都之邯郸。通过赵国王陵分布状态的研究,结合文献史料,认为今邯郸市西的赵王城可能即是战国时期的寿陵。  相似文献   
7.
浅释"邯郸"     
历史文献中最早记载"邯郸"二字的是<国语·鲁语>中的"与邯郸胜击齐之左"和<春秋·谷梁传>中的"织絇邯郸"."邯郸"地名的形成诸说并存.张晏认为"邯郸"是由"甘单"二字从邑而来.本文认为"邯郸"一名来源于"邯(丹阝)","邯(丹阝)"源于"甘丹","甘丹"是"甘"地与"丹"地之间的地域名.大约在商代武丁时期甲骨文中就已有"甘"地之名,最晚在春秋后期已有"甘丹"之称,并写作"邯(丹阝)",战国时期继续延用,约在战国晚期"邯(丹阝)"嬗变为"邯郸".其大致演变链条为甘丹-邯(丹阝)-邯郸."甘"地在今林州市,"丹"地在今高平市.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晋国和赵氏地域范围的不断发展扩大,造成了"甘丹"范围的演变,形成了后来的邯郸."丹"字演变为"单"的原因,可能是避讳赵王丹所致.  相似文献   
8.
赵都邯郸故城是在现代考古学出现之后,才逐步被发现并得到认识的。根据原有考古资料,特别是近10多年来大量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对战国至两汉时期赵都邯郸城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城市兴衰与变迁、城区布局与功能、陵墓分布与特点、人口数量与经济等问题作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或推断。  相似文献   
9.
赵国的寿陵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典故中的寿陵指的是赵肃侯的陵墓。寿陵馀子指的是戍守赵肃侯陵墓的羡卒。赵肃侯的陵墓规模是不同于其他赵国侯王陵墓的,其大体位置应在邯郸故城附近或城内。  相似文献   
10.
赵武灵王陵墓在何处?历代有争议。依据文献主要有三说:灵丘说、沧州说和邯郸说。邯郸说又有赵王陵内和不在赵王陵内之分。据新近考古发现,认为赵武灵王墓应在邯郸城西,并从历史文献中找到蛛丝马迹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