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在方法论上的特色是融会了“新理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哲学史三者的思想观点。在关于唯物唯心的区分上,冯友兰独特地采用了主客观关系,由此把哲学是人生的反思的思想引进哲学史,使之成为研究的元理论。他又通过“具体共相”的概念,沟通了作为精神生活的认识论和人生境界,使得对中国哲学史的评价就不再单纯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评价的唯物唯心问题,而同时也是或者说更主要的是关涉到人的安身立命的价值问题,从而真正切近了中国哲学的内容,解决了中国哲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也实现了对“新理学”的超越复归。这种复归是以理学为基础消融心学的问题,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境界说”作为元理论,使得《中国哲学史新编》超出了20世纪30年代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价值。由此言之,《中国哲学史新编》具有消化马克思主义、总结“新理学”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生命概念存在科学主义、生物还原论和本质主义等缺陷,生命应是具有广泛性、层级性的家族类似概念.河流的文化生命是它的自然生命的升华,是"在人与河流相互交往、理解、诠释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河流对于流域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内在性和本质性的塑造和影响".河流的文化生命诞生于审美,是人类精神自由的表现;它是一个具有实在性的知识概念,它的认识方式是文化理性;它对建立河流伦理学的意义在于把道德共同体扩展到整个自然界,肯定自然的价值和权利,丰富补充"实践"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文章属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探讨。首先介绍了朱伯崑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工作与成果,其次介绍和分析了朱先生50年代以来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的反思和他的哲学史观,最后阐述了朱先生易学哲学研究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文章也提供了一些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角度来看较为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4.
金岳霖的式、可能与能的思想是对宋明理学理气观的发展,二者相同之处在于理气问题都处于体系的形式上的开端部分和实质上的基础地位,都是为了分析事物、世界的结果和形成过程,由此进一步说明人生问题等形成的概念;在思维方式上,都是理气结合方能生物;在理的内涵上都包含了仁义礼智等内容;二者所共同面对的形上、形下世界的沟通也同。其不同之处则表现为金岳霖哲学是现代哲学,他对于理(可能、式)气(能)的规定更加抽象化、明晰化了;给了理气问题一个复杂的结构;将共相问题引入理气,为科学和逻辑建立了本体论基础;将进化论引入道演过程,为宇宙演化指明了一个止于至善的目的论方向等。金岳霖的道和老子的道最大的区别在于,老子的道是非分析性的,单独道就能生物,而金岳霖的道是可分析的,只有能与可能结合才能形成事物,而不是“生”物;道具有仁义礼智忠孝等儒家价值。在方法论上,二者也有自觉与不自觉的差异。金岳霖的道是把宋明理气思想向着它的同质方向进行了推进,所以说金岳霖是现代新儒家。  相似文献   
5.
文章属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探讨。首先介绍了朱伯崑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工作与成果,其次介绍和分析了朱先生50年代以来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的反思和他的哲学史观,最后阐述了朱先生易学哲学研究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文章也提供了一些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角度来看较为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概念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的概念形成于近代欧洲,20世纪初随着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被引入中国。“中华民族”是近代中国在面临外部侵略和内部危机的现实下逐步形成的现代中国人自我认同的标志性概念,其内涵是多民族团结统一的共同体。民族性是民族概念的深化,其内涵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民族性与现代性形成对立是对二者的内涵的误解,作为一对观察社会问题的范畴具有遮蔽的特点,需要去蔽。“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存在世界,其内容既包括各个民族所共同具有的核心价值观,也包括每个民族所独有的具有普遍性和积极意义的观念、风俗习惯等。精神价值是一种内在价值。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重在建设,即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用包容的、建设性的态度,发扬文化传统固有的、永恒的内在价值,建设一种既有传统基础又有时代特点,既能解决当代问题又能为人类未来提供重要指导意义的新的文化范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