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当代中国的高等“国学”教育,可以从三个功能层面和路向来加以理解:面向学院学术的专业教育、面向公民培育的通识教育、面向文化建设和文明对话的中国文化传统之诠释和转化.“为学”的教育和“为人”的教育,都可以指向参与文明对话和参与社会转型新文化建设之目标.这是我们思考当代高等“国学”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同时,我们揭出“中国古典学”之概念,以为当代“国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经籍诂》于清嘉庆年间编成之后,立即受到高度评价。郭璞曾说《尔雅》“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①王引之则称《经籍诂》“握六艺之钤键,廓九流之潭奥”,②直接拿来跟训诂书的老祖宗相比。钱大昕更是说:“此书出而穷经之彦焯然有所遵循,鄉壁虚造之辈不得滕其说以炫世,学术正而士习端,其必由是矣。”③誉之为当时的学术典范,甚至提到了“学术正”、“士习端”的高度。虽说是给老师、给朋友捧场,但确也道出了《经籍诂》价值所在。两百年来,《经籍诂》一直是传统语言学研究者和文史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不少学者更直接集中…  相似文献   
3.
初唐玄应《一切经音义》二十五卷是完整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佛典音义,其版本纷纭,不同的版本之间,文本差异很大.本文在众多版本中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高丽藏本、赵城广胜寺金藏本、宋碛砂藏本和明永乐南藏本,通过版式的差异、用字字形的差异、文本的差异、被释辞目的差异、被释经目的差异等几个方面的对比和考察,详细分析了这四个代表性版本的异同,厘清了玄应《一切经音义》版本系统的状况和源流,同时订正了前贤考证中的错误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小学中的"音义体",产生于汉魏之世,极盛于六朝隋唐之间.音义的产生,既由于传示一家之学训诂之旨、读书之音的需要,也有出于说示诸本异同、校正文字讹舛之需要者.而音义这种体裁的繁盛和发展,是汉魏以来经师学者精研音韵、训诂中音义互求的结果.儒家音义遵循经学训诂的传统,其撰作体式由简而繁,陆德明<经典释文>集其大成;而唐初以玄应<一切经音义>为代表的佛典音义则由于取材和功能上的原因,走向了字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