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接触到的是课题。课题是课文的眼睛。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文题入手,抓住题眼推断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扣题分析课文,捕捉文章中心是中高年级常用的方法。此法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仅以常见的课题类型浅谈几点体会: 一、题目是主谓结构的,题眼多是谓语部分。如:《晏子使楚》题眼是谓语部分“使楚”。课文主要写晏子为什么出使楚国,并通过晏子“使楚”的经过和结果来突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敢这一形象。二、课题是动宾结构的,课题中动词即是题眼。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小学生情感的特点是易受感染,控制力差。其正确情感的发展与课文思想含义的理解是分不开的。而语言文字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怎样才能使学生和作者情感沟通,产生共鸣呢?笔者认为,让学生品评词语、培养情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推敲法。例如,《一张珍贵的照片》里写小桂花爹一听眼前的人就是周总理时,就“连忙让座,用袖子把一条长凳抹了又抹。”我让学生思考“抹了又抹”特别是“又”字,反映了小桂花爹怎样的思想感情?经过轻声慢读,与“抹了抹”的反复比较,学生懂得了“抹了又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