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我在音乐课的前五分钟开展了“才 艺表演”活动。明天的音乐课轮到204班的何超能了,为了能使他成功地表现 歌曲,我利用课余时间在音乐室辅导他。 虽然是男孩子,但内向、胆小、不爱表现的何超能在我面前显得很拘谨,低  相似文献   
2.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我们知道,音乐是由各种音乐要素的丰富变化构成的,要想有效地指导欣赏,就必须从中选择一个"焦点",把注意力集中指向这个"焦点"进行聆听,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揭示音  相似文献   
3.
实施新课程以来,常有音乐教师感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浓厚了,但是音乐课的纪律却差了,一节课40分钟,常常是10—15分钟在管纪律。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好课堂常规,结果效率也越来越低。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使我们的音乐课常变得和谐、默契、有序、高效,教学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好课常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加伏特舞曲》是由荷兰的作曲家、指挥家戈赛克创作。乐曲用三部曲式构成,A段的主题旋律采用对称的乐句组成。由两个小节组成的每个乐句,都在后一小节作跳跃进行,并在第三拍收第四拍停,这种顿一顿的特点好像画龙点睛,使音乐学生动活泼起来,富于个性。中间部分前后两大部分形成对照,前半段节奏连贯,旋律平稳,后半段保持了活泼的特性,统一中有变化。这首轻松活泼的《加伏特舞曲》十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1.聆听乐曲《国歌》、《金蛇狂舞》。 2.学唱歌曲《卖报歌》。 教学目标 1.学唱《卖报歌》,感受与体验活泼、凄苦、乐观的小报童形象。 2.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通过速度、力度 的变化表现不同情境下的小报童的形象。 3.知道人民音乐家聂耳和他的三首作品。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可是纵览现在的音乐课,从国家优质课到普通的音乐课,歌唱教学注重大家一齐唱,很少个别学生演唱。难点句更是如此了,哇哇几声听上去,似乎都解决了,但是让学生独唱,那就不堪入耳了。学生平时学了教材中很多歌曲,但到了期末,没有一首会背唱的,也没有一首唱得完整的。在背唱中经常会出现失误,如唱错歌词、忘记旋律、与伴奏分家等,所以便形成了齐唱容易独唱难,跟琴容易清唱难的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7.
音乐思维是指人们在对音乐现象(或行为)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中,以音乐感知为基础,以智力操作为手段,对相应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汉斯利克认为人在声音变化和发展的敏感方面的才能,则是音乐思维的区别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音乐思维是指人们在对音乐现象(或行为)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中,以音乐感知为基础,以智力操作为手段,对相应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汉斯利克认为人在声音变化和发展的敏感方面的才能,则是音乐思维的区别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于巧 《儿童音乐》2012,(12):60-66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提出: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当作手段,而应该把学生发展本身当作根本目的。所以,教师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低头看教案,或抬头看天花板,即使看学生也是心不在焉、目中无人,那么他很难获得来自学生的丰富的反馈信息。教师观察学生是获得学生学习信息的渠道,也是师生  相似文献   
10.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时至今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是端午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从唐代端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人对端午节俗的生动描写,有端午饮食、端午节物以及端午社交活动,透视这些节俗文化可见其蕴含着的浓厚的人文关照,不仅有对生命的珍爱和祈愿,对屈原的悼念和歌颂,更有人们之间紧密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