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4种基本能力:听、说、读、写。就“写”这一能力而言,笔者认为不仅是指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还应该指学生的“书写能力”。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是表达意义的书写符号体系.它通过图形或符号的组合表达词或者词素的意义,能使人产生对客观事物及其性质状态的联想.虽然汉字的演变逐渐失去了古老的象形特征,但它仍然和词代表的事物或所表达的概念相联系.虽然汉字中有大量的形声字,但形声字仍然没有摆脱表意的框架,仍然属于表意文字的范畴,可以用会意字的结构分析理解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注入式”到“启发式”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种“启发式”仍属改头换面的“注入式”。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见到这种情况,教师在分析一篇课文时,提出一个个问题,学生也一个个回答了,而这种回答几乎成了一个套路、一种模式,学生只是一味顺着教师预先设置的思路把教师所想的演练出来。这样的思师之想、答师之问的做法一旦成为习惯,就难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问题,这无疑有悖于启发式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于春旺 《班主任》2010,(1):33-33
晚自习前,我照例去教室检查纪律,发现张振不在。我不禁有些诧异。一向乖巧懂事的他今天怎么没请假就不来上晚自习呢?班长告诉我,晚饭前看到张振去了操场。我决定去找他。  相似文献   
5.
刘方祥  于春旺 《中国教师》2009,(Z2):402-402
<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的特点。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发现与创新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专家张志公说:“忽视了口头语言,就是对语文教学缺乏现代化的眼光。”现今社会是一个高交际化、高效率化、高信息化的社会.它对人们的说话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论是搞公关交际,还是从事各种服务行业,都离不开流畅的说话能力。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下,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随即也出现种种名目的教学法。其实,笔者以为,教学法的名称实在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如何真正让学生学到该学习的知识和学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