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境界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独有品质的专有表述,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与独特的精神气质。在“意识-现象-实体”的分析框架下,借由“积淀-变革”的概念逻辑,就能从百年来党员境界语义的“常”“变”关系中揭示出党员境界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与语义转变,这是诠释构建党员境界核心要义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才能厘清党员境界中斗争精神、开拓精神、奉献精神等主要精神要素,进而在阶级性、理论性、先进性、组织性、忠诚性、自觉性等精神气质的凝练和谱系化中,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境界中党性与人民性、意识与言行、稳定与变化等三个相统一的精神特质,由此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境界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就中国人权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原则、新制度和新举措,中国的人权状况持续优化,人权的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着力推进人权事业,国家的综合国力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公正思想作为合理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规范,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从最早的正义思想和神话之中的公正萌芽,到古希腊罗马和中国先秦时期的德性、伦理、政治的公正解说、基督教绝对和相对公正命题、资产阶级基于法治认同的公正追求、空想社会主义的公正假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正批判、近代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公正两难选择、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公正观争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公平正义的探索,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公正思想史就是人类思想史发展的缩影。客观地说,公正思想的发展史并非一以贯之,而是一个起伏低迭宕的过程。科学地把握公正思想的发展进程,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公正内涵的前提,也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公正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外政治思想研究是人们参与政治思考的重要途径.自中国政治学恢复以来,中外政治思想研究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中国政治思想史和西方政治思想史两大根本研究领域内硕果累累,令人瞩目.近30年来,我国中外政治思想史研究基本呈现出六大基本特征,即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政治学学术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研究体系不断系统,研究的思维过程渐趋科学,研究内容逐步丰富,研究方法日渐多元以及研究的目的性有效提升.当前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时期,中外政治思想史研究只有继续强化本学科研究的学术性、体系性、独立性、开放性、多元性,不断加强研究队伍的科学建设,才能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有力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社会思潮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由于思潮爆发的瞬时性与学理批判的系统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持续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关于社会思潮的研究逐渐出现了思维固化问题,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引领模式、治理模式的新发展与批判模式的有效补给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此,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社会思潮批判模式。在揭示社会思潮危害的同时,应加强对社会思潮本身的演化谱系、理论本质、传播途径、学理构建的系统性阐释,使之回归批判模式应引导群众"知其所以然"的理论使命,进而对社会思潮理解路径、话语转换、渗透逻辑等核心议题加以诠释建构。唯此,批判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才能做到精准定位,实现模式构建的新提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公正理论研究方兴未艾.在这一热潮的背后,其理论研究的立足点问题却被忽视了.而相当数量的文献事实表明,立足点的选择是今后公正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政治建设中,其理论自信植根于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只有塑造先进的政治意识,才能构建科学系统全面的政治理论体系。为了提升我国政治建设的理论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成为政治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引;仍要借鉴先进政治理论和理念,促其为政治建设引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资源;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探索政治建设构建自信的话语体系和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明作为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中国古代不仅具有政治文明,而且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个性,表现出如下特征:一是在治乱循环中缓慢地演进;二是始终维护君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三是政治意识主导政治生活、凝聚政治力量,政治道德教化影响政治运作过程;四是具有复杂性与多重性;五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异并最终走向覆灭。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本就是一种政治叙事。从叙事学角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应有之义与学科交叉研究的创新方向。为此,应首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叙事学基础性论证,而其历史发展、体系结构与理论使命则是基础性论证中的重要内容。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叙事是从借鉴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为起点,逐步演进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并应用于特定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而在成为一种信息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样态中日趋成熟。从体系结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叙事性维度已经基本实现了要素化,呈现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等四个基本维度的整合与统筹。从现实变革的实践挑战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发生的逻辑和运行的机理仍有待理清,其分析进路中理解思维、动力驱动、学术框架、实践效能、价值旨归等基本问题尚需阐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