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海上稠油储量丰富,热采是开发稠油的主要技术,但海上受限于应用条件和经济性,亟需攻关海上稠油热采复合提效技术,推进海上稠油高效开发。D2油田A3H井为海上稠油蒸汽吞吐试验井,多轮次蒸汽吞吐后开发效果变差。针对A3H井蒸汽吞吐中后期面临的问题,提出近井有机解堵和“热+气体+化学增效体系”的多介质协同增效技术方案,最终建立以解堵分散体系CYJ-1、氮气、起泡剂、降黏驱油剂、蒸汽多介质协同提效工艺方案,提高采收率达20.1%,改善吞吐井中后期开发效果,延长热采周期。  相似文献   
2.
渤海稠油L油田属于特超稠油油藏,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初期采用蒸汽吞吐开采,储层具有较强的水敏特征,易发生黏土膨胀,导致注汽困难。针对L油田首轮次注汽问题,开展耐高温黏土稳定剂性能评价、机理研究、机理表征及应用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黏土体系作用后,中和黏土矿物表面负电荷,使得黏土矿物吸附于岩石表面,有效抑制黏土膨胀;PP-1体系防膨效果较好,1.5%浓度降黏率达90%以上;现场采用前置段塞注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海上N油田7H井为普通稠油I-3类,采用天然能量开采,原油黏度高,地层渗流能力弱,油井产能低。针对7H井低产低效问题,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水溶性自扩散降黏体系吞吐增效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性自扩散降黏体系以扩散与渗透作用为主,体系分子吸附于原油表面,有部分原油溶于体系当中,使得体系水溶液与原油具有“互溶特征”,有效降低原油黏度,改善稠油流动性。CYJ-S-03体系降黏效果较好,降黏率达98%以上,且溶液黏度高,可有效扩大波及体积。现场工艺参数推荐使用质量分数为0.1%,注入方式采用段塞注入,注入后进行焖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