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是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的临床检测方法.在常规PCR的基础上,采用热启动法,同时加入PCR增强剂Btaine、DMSO,对20例表型正常人群外周血样本进行FMR1基因(CGG)n重复序列检测.结果表明,改良后的FMR1基因PCR扩增技术能够高效扩增CG富集区,采用该方法我们检测了20例外周血样本均获得目标片段,PCR扩增产物片段长度400~500bp(相当于n=20~53).因此,该方法简便、快速、经济而且重复性好,可用于群体普查和门诊快速筛查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话语理论隐涵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应该首先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理论,话语理论已经成为后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后马克思主义应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解构马克思的总体性、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理论话语;用话语理论的分析方法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分析方法,用话语建构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根据他们的话语理论,所有的社会实在都是一种话语建构,这表明了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特征,强调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在话语之外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事实与价值、时间与空间、量和质的统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发展进行全新的文化价值设定,建构发展的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 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促进学 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才能真正为学生可持 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就数学教学中创 造性思维培养的问题以及培养措施详细探究,希望能为学生数 学知识学习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开封犹太文化的内在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犹太文化是唯一发生于上古而延续至今的大文化,只有中华文化才能与之相比,由于西方文化相当一部分“胚芽”包含在犹太文化之中,因此,中西文化的比较,必然导向中国文化和犹太文化的比较研究。 开封犹太人做为犹太文化的载体,将古老的犹太文化带进了中国,和中国文化发生了直接的接触,经过七个世纪的交融,开封犹太文化被儒家文化同化了。这种同化过程也是犹太文化价值观转变的内在过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马克思主义危机论”甚嚣尘上,西方学者面对历史的深刻变化努力反思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反思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就在这个时候,拉克劳与墨菲公开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陷入了危机,“不可能从遭受的打击中清醒过来”,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向后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后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致命缺陷———本质主义的解构与清除,是走出危机的新选择”,我们通过对观点的质疑得出结论:后马克思主义的反本质主义理论主张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面否定。  相似文献   
7.
霍尔作为当代英国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广泛吸收当代文化研究的新成果,通过阐释文化研究的意义、内涵、对象和使命等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霍尔的文化研究以重构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为出发点,对当代文化的发展逻辑及其影响社会的深层机制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对文化的本质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些理论探索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在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与批判资本主义最有力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会因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和批判而无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解放叙事并没有失去信誉。正确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面对剧烈变化的政治与理论环境,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对新变化作出新解释。一方面要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考虑文化多样性的后现代走向,由此对经济、文化和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做出新的解释,重新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和解放叙事的威信。  相似文献   
9.
墨菲是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后期她介入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政治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拓展了<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走向一种激进的民主政治>中关于"政治先于社会"的命题,强调冲突与对抗是现代政治的本质特征.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多元主义激进民主,既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策略,又是超越政治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的政治纲领.  相似文献   
10.
拉克劳与墨菲认为认同政治学不是研究政治是什么,而是关注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与条件.寻找进行颠覆与建构政治空间的新途径。因此,后马克思主义把政治定义为,既是社会构造物的建构,同时也是社会构造物的颠覆。这一定义排斥了政治是社会的一个领域的观点,强调政治的建构作用.突出政治的优先性,把政治提升到本体论的地位,政治成为建构社会的主要因素。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是“政治去经济化”,在人的能动性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中,突出人的能动性作用,排除了社会客观结构对政治能动性的制约作用,否定了政治活动得以产生的客观性基础,把政治活动看成是不受任何客观条件制约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