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规模持续扩大,其子女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而在这当中,影响随迁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主要因素为:制度的屏障和政策的限制、升学考试制度价值的扭曲、我国教育相关法律不完善及执法不严等.  相似文献   
2.
教育财政公平与农民工子女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其适龄入学子女也逐渐增多。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无论是在家乡的农村还是在客居的城镇,都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和较好的教育,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日趋严峻。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由政府公平财政责任缺位造成的。各级政府财政努力程度不够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财政制度缺陷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配置不公,部门、地方利益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筹措措施不力。要解决新时期农民工子女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必须做到:遵守和完善现有法律,依法治理农民工子女教育;树立教育公平理念,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财政资助;最重要的是进行制度改革,逐步改革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教育资源配置体制,逐步规范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和建立较完善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3.
徐占春  代祥 《兰台世界》2007,(23):62-63
铁路运输是近代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成果之一,它进入近代中国的沪宁杭地区后就逐渐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沪宁、沪杭甬以及相关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推动了沪宁杭交通经济带的早期工业化和运输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以江西省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农民工随迁子女快速增加,其升学问题也日益严峻。解决他们的升学问题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实际需求让多方力量构建破解难题的多元模式,即包括城市公办普通教育升学模式、职业教育模式、民办教育模式等。在多元模式下,以江西省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还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挖掘自身潜力,扩大公办学校招生规模,通过办好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使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得更多的升学机会,建立教育“补偿”机制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不会因为外在因素失去升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皇朝经世文编>收录清初至道光三年间的经世文章二千多篇,共一百二十卷,反映了此时国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关于海防思想内容主要包括总结历史上的海防经验,介绍沿海地理形势及对海外诸国的认识,还有应对海寇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6.
教学运行管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新建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整个教学管理的枢纽。教学运行管理的效率及教学运行管理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教学运行管理问题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运行管理效率及整个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开始大规模地选派官绅赴日考察教育,这对中国教育制度和思想的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这一问题,学界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突出的成果。从考察过程、考察笔记和考察者教育思想等方面对清末赴日教育考察研究作一简要综述,有助于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代祥 《兰台世界》2010,(10):66-67
《皇朝经世文编》收录清初至道光三年间的经世文章二千多篇,共一百二十卷,反映了此时国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关于海防思想内容主要包括总结历史上的海防经验,介绍沿海地理形势及对海外诸国的认识,还有应对海寇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正>19世纪60年代,第一批新式学堂由洋务官员创办,新式教育由此在中国发端,但由于种种原因成效不彰。此后甲午战败促使中国官绅猛醒,经过深刻反思,他们认为教育的落后是中国失败的根源之一,其中师资力量的不足可以说是造成中国新式教育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救亡图存"大批  相似文献   
10.
<皇朝经世文编>收录清初至道光三年间的经世文章二千多篇,共一百二十卷,反映了此时国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关于海防思想内容主要包括总结历史上的海防经验,介绍沿海地理形势及对海外诸国的认识,还有应对海寇的措施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