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一种求知的内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点燃和激起火热的思考,欣赏到美丽而冰冷的数学,这是学生学好数学学科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圆是椭圆的一个极端图形,而圆的性质已为大家所熟知,如何把椭圆方程转化为圆方程呢? 笔者经过探究得到以下结论: 设椭圆方程为x2/a2 y2/b2=1,令x=(a/b)x’,则得圆方程:(x’)2 y2=b2,若令y=(b/a)y’,则得圆方程:x2 (y’)2=a2.用这个结论解题,不仅思路清晰,和谐优美, 而且解题过程简捷明快有新意,可以收到事半功  相似文献   
3.
选择适当的数学问题进行一题多解,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所谓图形重新组合法就是根据图形结构特点,适当对图形进行剪拼或重新合理组合来解(证)几何题的一种方法.此法常常会得到别致、巧妙的解答,对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颇为裨益.本文通过一些实例加以说明.例1 如图1,⊙O分别是大、小两个正方形  相似文献   
5.
现今的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因此只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新课程理念,注意揭示数学本质,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高质轻负”的目标。不久前,笔者参加了宁波市高中数学第十一届教坛新秀评比,题目是一道2010年浙江省高考文科数学第19题数列题,要求自立主题,上一堂高三复习课。笔者用新课程理念设计的数列复习课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最后获得第一名,并且有幸在宁波市高中数学第七次课例评析活动中作了上课展示。下面通过课堂教学片段和教学反思,谈谈对这节课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7.
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挖掘隐藏在“错误”背后的内涵,化“错误”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化“错误”为教师教学的智慧,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任伟芳 《数学教学》2010,(7):9-11,14
数学与诗有密切的关联.著名作家王蒙著文指出:“最高的数学和最高的诗一样,都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创造,充满了章法,充满了和谐,也充满了挑战.诗和数学又都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充满人类的精神力量.那些从诗中体验到数学的诗人是好诗人.  相似文献   
9.
任伟芳 《数学教学》2005,(5):28-29,46
三角形被直线所截得到一个小三角形和四边形,图形虽然简单,而它们面积之比与直线方程的关系如何却大有学问.笔者通过研究得到如下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工具性理解和关系性理解曾有介绍与评论,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很少运用.对工具性理解进行本土化的解释,并提出数学理解的3个层次:工具性理解、关系性理解和创新性理解.以二元一次方程、分数的乘法、基本不等式3个内容为例进行了3个层次的剖析.给出多层次的数学理解分类:工具性理解的分类;关系性理解的分类;创新性理解的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