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外国著作翻译成为学术界和文化界的时尚,各种翻译理论也异常活跃。激进者倡导"直译"和"忠实",要实现与传统文化的决裂。这种观点被后世的学术界认为是当时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新文化发展潮流的代表。这就给人一种印象,好像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直译成为所有外国作品翻译者遵循的原则。其实,情况并非如此。考察新文化运动中最有代表性的期刊《新青年》,就会发现,当时刊发的外国作品以及中国作品中提及的外国作品的题名翻译是既有直译的,也有非直译的,而非直译的情况显然更复杂,可谓多姿多彩。这就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多种翻译方法的存在仍是客观事实;"忠实"标准仍可作多元的理解;译语文化对翻译的影响无处不在;倡导直译的观点虽然成为时尚潮流,但在现实中并未也不可能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2.
试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人物异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抨击资本主义官僚化体制的力作。主要阐述该作中的人物在官僚重压 下的异化反应。异化的结果产生了两类人:人虫和人兽。无论是人虫还是人兽,都是官僚化体制的牺牲品, 他们内心都充满了孤独和恐惧。他们虽曾试图克服异化,但仍无力逃脱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圈套。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在我国文学史上以其思想的独立性而著称,其作品在文坛上独树一帜,随时代的变迁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阐释和解读。鲁迅对翻译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他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在为数不多的专门论述翻译的文章中,表现出了深刻的洞察力和对涉及翻译的诸多因素的辩证思考。20世纪末,以对理性、中心、权威等的消解为特征的解构主义思潮在我国学术界受到关注,鲁迅作为声名卓著的文坛巨擘便遭到无情解构。但与此同时,鲁迅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倡导学习西方,译介外国文学是重要途径之一。这一时期翻译活动异常丰富,翻译思想异常活跃,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多以团体的方式进行,翻译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且转译盛行,理论意识明显增强。"五四"时期的译者大多兼具思想家、革命家和翻译家等多重身份,这使得翻译活动承担起多层面的重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