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 用钢板尺测课本面积,以下两种做法中哪一种更准确? 做法Ⅰ:N次测量长a_i和宽b_i后,计算长的测量平均值(?)=1/N sum form i=1 to ∞(a_i),宽的测量平均值(?)=1/N sum form i=1 to ∞(b_i),再由(?)与(?)计算间接测量量面积S_Ⅰ=(?)·(?)。 做法Ⅱ:每测一组长a_i与宽b_i就计算间接测量量面积S_i=a_i·b_i,如此进行N次,再由N个S_i计算间接测量量面积的平均值S_Ⅱ=1/N sum from i=1 to ∞(s_i)。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版)P.45在“压缩体积气体液化”的标题下写道:“现在许多地方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将气体液化最大好处是使它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p.55关于压缩体积气体液化中指出,“不必引出临界温度概念.”本文想就这几个知识点谈谈有关问题.液化石油气是液化了的石油气的简称,液态石油气由丙烷(C_3H_8)、丁烷(C_4H_(10)、丙烯(C_3H_6)和丁烯(C_4H_8)为主要组成部分,又将含有三个和四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的气体统称为石油气.  相似文献   
3.
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实验技巧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配置浓度为1/2000(即5‰)的油酸溶液为什么要通过两次配置? 答:所谓两次配置就是在100 mL量筒中准确地放入95mL无水乙醇,再用吸管向量筒中放入5mL油酸,充分搅拌后,得到5%浓度的油酸溶液,装入棕色加盖细口瓶中并贴上注有“5%油酸溶液”的标签待用.这是第一次配置.再取45mL的无水乙醇放入 50mL量简中后,用吸管取5mL5%的油酸溶液,充分搅拌后,分放到10—12个小棕色加盖玻璃瓶中待用.浓度计算  采用两次配置5‰油酸溶液的原因有两条.第一是从误差角度考虑.无论是油酸还是无水乙…  相似文献   
4.
1 为什么增加测量次数可以减小误差? 初中物理第一册p.17介绍了误差概念。并由测长度的例子,直接给出增加测量次数可以减小误差的方法。这种方法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实验中多次出现。现以初中物理第一册p.17为例,分析增加测量次数可以减小误差原因。  相似文献   
5.
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根据.演示实验中,学生观察为主,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往往掩盖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探究,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是对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分析清楚,使学生从观察记录切实加深对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