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画荻学书     
‘画荻学书’亦作‘画地学书’,说的是宋代欧阳修幼时家贫,他母亲教他读书识字,没有纸笔,用荻杆在地上写字的故事。欧阳修,庐陵(今江西永丰)人,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天圣七年(一○七九)举进士第一名,先后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极力倡导古文运动,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杰出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日本各地有着许多关于徐福的史迹和传说。乃至习俗?为什么日本古籍所载开国天皇的事迹与徐福诸多巧合?为什么民族自尊心极强的日本国民热衷于祭祀中国的徐福……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方士徐福赴东海求取仙药,一去不见踪影。于是,对徐福的去向,两千多年来  相似文献   
3.
下笔成章     
“下笔成章”,也作“下笔成文”。这一掌故源于曹植的一段话。曹植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十多岁的时候,就读了诗论辞赋数十万言。写起文章来,文思敏捷,且文词富丽。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称“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并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甚好,不相信是他自己所写,便对他说:“你这是请人替你写的吧?”曹植回答说:“说出话来即为议论,下笔写出即为文章,这是不含糊的,不信可以当面测试,为什么说是  相似文献   
4.
才高八斗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大家。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汉末建安时代出现的所谓“建安文学”,其主要代表人物便是曹氏父子,而三人之中,曹植的文才更见突出。人们平常习用的一个掌故“才高八斗”即源于另一位文学大家对曹植的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