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性有大的民族性。有小的民族性。至少延安时期迄至1949年后倡导并争论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就是相对于地球人而言的大的民族性。大一统的意识使然,这样的民族性的命名和争论,热闹是热闹,终归  相似文献   
2.
伯牛 《涪陵师专学报》2011,(2):F0003-F0003
当文学自信地傲然前行时,文学的研究者们却时时陷入尴尬的境地之中。文学批评的历史惰性,和文学创作的历史惯性同时成为文学史的两大奇观。  相似文献   
3.
女性经由文学实现讲述的欲望,已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仅就诗歌而言,收入《中国历代女子诗词选》的最早的女性诗歌,便有据传出自公元前202年时的虞姬的《和垓下歌》。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的姬妾,常随项羽出征,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的文斗和武斗稍微止息时的1967年底或1968年初,我得到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巴乌斯托夫斯基选集》(上、下)中的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版权页在上册里,便不知道它具体的版次。  相似文献   
5.
评论界对张洁的中篇小说《方舟》,已经有了很多的讨论和评价,但小说的题旨为了女人,干杯!,并没有得到充分阐发,似还可以做些谈说。作者固然用饱蘸激情的笔触,铺陈了三位女性的生活苦难与精神创痛,也因此被苛责为描绘的是一幅过于阴郁的画面(叶萍:《方舟在哪里?——中篇小说<方舟>读后》,《文汇报》,1982年4月27日)。  相似文献   
6.
1960年秋,我与鲁迅相识于故乡酉阳县城的那所后来决定我一生命运的中学.那时鲁迅小,和我辈不相上下.也像我辈偶尔会小小地恶作剧,比如拔何首乌的根看有没有像人形的因而毁坏了一段又一段的泥墙,甚至往间壁的梁家扔砖头.那时他一点都不威严,面目和善,絮叨些乡下和小县城里的家常.你可以去拍拍他的背,揪揪他的小辫子,他一点都不恼,只回头一笑:"Adc……"让人似懂非懂.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时的初中语文课本,阶级斗争虽日渐风声鹤唳,也还有网开一面的时候.少读鲁迅,自然是制度的恩赐.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要指向封建教育制度的反动和腐朽,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却总不会对绍兴城里那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心怀怨恨憎恶.何况,先生读到"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时,"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时,那神情可爱极了.  相似文献   
8.
伯牛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F0002-F0002
文学无须顾及研究者们的尴尬无奈与激情万状,而奋然前行。这是一种巨大的、气势磅礴的历史惯性。有回环往复,有孑然前行,又都是流动而不是止水,是变化,是发展,虽然并不纯然呈线式推进。今天来研究和谈说文学创作的历史惯性时,有几个方面是较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林海雪原>却是对乡村少年重要的性启蒙.他喜欢那些惊险的战斗场面,更酷嗜那其实不多的爱情场面. "小白茹彻夜施医术"、 "少剑波雪乡萌情心",是相关连的两个章节,后来却被改成"少剑波雪乡抒怀"(疑为二版或三版所改,也是侯金镜李希凡们的功劳之一),不伦不类,可笑之至.那时的乡村少年记下了这个章节,也记下了少剑波的"抒怀":  相似文献   
10.
10月7日秘鲁(西班牙)人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获文学奖时,我正在很远的乡下,看一个古镇的老街。这条叫河坝街的老街保存如此完好,出乎我的意料。但政府已经动过折迁的念头,因为这块地很值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