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混凝土固化废弃物中有害金属离子浸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分析了固体废弃物的重金属危害情况、混凝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固化机理及有害金属离子的溶出方法,考察了水泥混凝土对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和有害金属离子的固化状况。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介孔纳米γ-Al2O3,以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测定(BET)等技术,对所得的介孔纳米γ-Al2O3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介孔纳米γ-Al2O3在静态吸附条件下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选择1 g,L的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作为分散剂,在pH=4.1、陈化48h、煅烧550℃、保温3h的条件下制备的介孔纳米γ-Al2O3的比表面为551.8m2/g,其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水泥和混凝土行业对工业废弃物以及生活废弃物的利用虽然减少了环境负荷,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废弃物中存在的有害金属离子受到一定程度的固结,但在某种条件下还会有所溶出而重新释放到大自然,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需要探寻能够模拟真实状况的浸出试验对混凝土材料中有害金属离子的浸出进行测试,来考察水泥混凝土材料与炉渣以及垃圾焚烧灰、电镀污泥、城市污水河底泥、建筑垃圾、建材废料、电池废渣、污水处理厂污泥等配制成的复合废弃物对有害金属离子的固化程度,进而考察水泥混凝土材料在利用废弃物的同时对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这对水泥工业利用各种废物降低成本、固结有害成分的实验方法、组合配方、掺料路径的筛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泥水化机理、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介绍.分析讨论利用矿渣、炉渣、粉煤灰、垃圾焚烧灰、建筑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废弃物生产水泥混凝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建立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以期提高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实际使用效率,但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经过一系列调查统计,对所得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比较,找出了直接阻碍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的根本原因,加以讨论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根源性的解决方案,为高校构建扎实有效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提高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利用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掺加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考察加入工业固体废弃物后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掺加一定比例的粉煤灰、炉渣、建筑垃圾、电镀污泥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水泥浆体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水泥中掺加适当比例的工业固体废弃物,除个别废弃物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所受影响不是太大,不仅符合使用标准,而且利用了废物,降低了成本,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衡量水泥和混凝土材料,在利用粉煤灰分别与垃圾焚烧灰、电镀污泥、城市污水河底泥、建筑垃圾、建材废料、电池废渣、污水处理厂污泥等配制成的复合废弃物的过程中,对其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固化程度,通过模拟真实状况的浸出试验对混凝土材料中重金属离子的浸出进行了的检测。考察了水泥和混凝土材料在利用废弃物的同时对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找到了除电池废渣、污水处理厂污泥组成的废弃物以外,其他废弃物中的有害金属元素得到理想的固结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的固结方案,为进一步通过调整废弃物掺加比例、选择性掺加增强强度的组分、重新调整彼此相适应的废弃物种类,从而考察水泥与废弃物之间的作用机理,重金属离子在水泥及浆体中的存在形态,探求试块强度与离子浸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水泥水化机理、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介绍,分析讨论利用矿渣、炉渣、粉煤灰、垃圾焚烧灰、建筑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废弃物生产水泥混凝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电子技术有限开放性实验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开放性实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与经典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一条新的实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存在的实验室安全问题,从规章制度、仪器操作规程、实验室环境条件及其控制、加强实验室防火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加强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