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编者按:当今世界历史进入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轨道,体现出"文化趋同与趋异"(cultural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的动力学的间性张力和开放性的辩证运动,从而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界面和学术思考平台.这个时代的世界文学及其研究,充满了新的情况与思想挑战,亟需更新我们的文学观念和理论方法.我们组织这个笔谈,旨在通过对当今历史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交织互渗关系的反思,探讨间性诗学的当代文艺学美学蕴涵,提倡从间性诗学的维度,刷新世界文学观念和研究理念,更好地建构与完善当代文艺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
关于多义性     
19世纪中期是美国文学独立时期的开始,这个时期杰出作家霍桑的《红字》、麦尔维尔的《白鲸》、惠特曼的《草叶集》中象征内涵具有多义性特征。同时,主要运用新批评、阐释学、文学接受理论从语言、作家、作品和读者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出文学作品出现这种复杂性的合理性和缺陷,同时揭示出了文学的个性化、情感性,文学创作关键在于人类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间性诗学的重要关联域,是不同文化视界融合的媒介。我们对各种不同的文明和文化的理解主要是通过语言而运作的,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语言对人类思想或精神的重要性,而语言并非如西方语言科学主义那样认为的仅仅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抽象的符号和工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