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何家良 《云南教育》2003,(16):31-3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教学中应充分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3.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8页~59页。片段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动物王国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老师录下精彩比赛的一个场面,想看吗?(课件播放三只小乌龟比赛情景)比赛规则:在一分钟内谁跑得远,谁就获胜。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一、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教学实践与研究表明,由于学生的遗传、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不同,在认知方式、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面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学中切忌统一内容、统一过程、统一方法、统一手段的“大一统”思想和“青一色”要求。而要充分正视学生抢话题、爱插嘴、好幻想或与他人交头接耳等所谓“不良行为”,并结合学生的思维“碰撞点”,抓住课堂教学的动态生…  相似文献   
5.
“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提供了大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分类,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使学生“有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片段一:联系生活,感知1000以内的数。师:刚才我们通过数方块计数认  相似文献   
7.
何家良 《云南教育》2005,(19):31-32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8.
何家良 《云南教育》2005,(25):39-39
“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提供了大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分类,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使学生“有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