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发生安全事故一票否决!“这一要求既表明对安全工作重视的力度,也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2.
“发生安全事故一票否决!”这一要求既表明对安全工作重视的力度,也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为了确保学生安全,一些地方明确规定不准组织春游、秋游等集体外出活动,一些学校也因怕出安全事故,成天将学生关在教室内,学校应当开展的一些校内体育活动、自然实验等也以安全为由被取消,单杠、双杠、爬竿等体育设施也被拆下,至于社区活动和探访自然世界的活动更是成了学生的“奢望”。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化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而目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准与教育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已是学校管理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如何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如何通、过校本管理建立一个高效的学习型组织,就成为校长必须面对、认真研究解决的迫切问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呼唤校长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4.
班级管理是学校常规管理中的一个基本环节 ,其水平与质量的高低 ,不仅影响到学校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 ,还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学校班级管理存在如下弊端 :一是班级管理明显带有行政色彩。一般是学校提出要求 ,班主任贯彻 ,班干部则成了记录员、监督员 ,管理的过程往往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脱节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二是班干部大都是班主任指定 ,尽管一些班级进行了民主选举 ,但多数班干部得到的是一种极不情愿的约束 ,而不是一种集体思想和责任 ,严重影响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设一个服务型的教师群体和一个多元的校园学习平台,搭建一个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平台.  相似文献   
6.
所谓创造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按照新的猜想和构思 ,去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主要指创造者有敏锐的感觉 ,能感知和注意别人习以为常的事物 ,从中发现矛盾 ,提出问题 ,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 ,经过创造想象、猜想、推理 ,获得新颖独特的认识。然而 ,胆怯、过分的自我批判、倦怠、性格的片面性、兴趣狭窄等因素却直接影响和妨碍着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一是胆怯。在创造活动中胆怯表现出一种创新的惧怕心理 ,瞻前顾后 ,畏首畏尾 ,缺乏创造的勇气和创造精神。这是妨碍创造力的最危险的敌人。陶行知说过 :“有行动之勇敢 ,才有真…  相似文献   
7.
应试教育的根源就是学校和上级部门把考分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从而导致师生唯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去教与学,使教学内容受到局限,教学方法十分单调,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得到主动的、和谐的发展。教学评估这种明显的导向功能,直接左右师生的教学行为。要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就必须改革过去那种片面的教学评价方法。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改革教学评估方法作为一个突破口。其主要作法有三点。  相似文献   
8.
自制创新教具 ,是由教师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 ,教师积极参与自制创新教具活动 ,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 ,通过自制创新教具的教学实践活动 ,激发教师创造欲望 ,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在长期的自制创新教具的教育实践中 ,我们坚持了“三定”、“四落实”。一、自制创新教具 ,突出“四落实”。自制创新教具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是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自制创新教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  相似文献   
9.
科技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目标,以其形式上的灵活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性等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志趣,拓宽知识面;启迪创造精神,培养创造才能;形成良好的科学品德,最终实现科学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在构成学生科学素质的要素中,科学知识起着基础和核心作用,没有科学知识,根本谈不上科学素质。在肯定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主渠道的前提下,通过科技教育来深化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科技教育中,通过知识竞赛、智力答题、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