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色·戒》是张爱玲后期创作中最精彩的一部小说。本文通过对《色·戒》一题中“色”、“戒”的分析解读 ,指出该小说的主题是“虚空”与“隔离”。其中“色”喻指美人计 ,“色”亦是“幻”——幻觉与引起幻觉的美人计中所呈现出的种种外在“色相”;“戒”实指钻戒 ,虚指人心隔防。“虚空”与“隔离”有着内在联系 ,佳芝的命运提醒人们外在“色相”不过是一种虚空 ,温柔的表相之下实则隐藏着人心隔防、猜忌的人生真实。这一主题亦体现了张爱玲对人生的体味  相似文献   
2.
佛道后起于儒家,却能做到与儒家相安无事,甚至相补相成,这是因为佛道两家不同程度的对儒家委曲求全,运用了一系列的主动逢迎手段,从其人性论、教育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可见一斑,从中亦可见佛道深层蕴含的浓重的中国式狡黠的底蕴。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它之所以被称为现代文学,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而是它自身的现代性。它和传统文学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现代思想去理解认识文学,以现代人的价值标准去评价现实与历史生活,以新的审美理想去引导文学的发展,以新的形式去表现对象,因而现代文学的成就也就具有了新的意义。其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现代文学终于确立了人民群众在文学中的位置。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民群从与文学的新型关系,而这种新关系的确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任何文学都无法回避与时代的关系问题;任何文学离开了人民,都将使文学的生命之光黯然失色;任何文学理想都不同程度地要反映出与群众的关系,只不过有的明确直接,有的不明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已五十一年了。五十多年来,革命文艺和革命的思想文化,在《讲话》基本精神的指引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崭新的成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无法否认的事实。今天当我们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重温《讲话》,理解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意义,这不仅具有纪念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有它的切实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与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的相关性,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但是如果不搞清楚研究的必要必充分前提,研究就会失之科学。因此,弄清楚现代性的知识框呆和理论体系,把握现代性在中国发生特殊背景及价值诉求,以及现代性的几个核心概念,是研究此总是的根本基本。  相似文献   
6.
王 :何老师 ,您好 !您一直致力于现代文学的研究 ,并且长于结合文化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从而对研究对象达成一种深入、广泛的“透视”。读了您的一些文章 ,发现您对现代文学的剖析与把握对我们中学语文的思想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性。今天 ,您能就中学生对现代文学的阅读与欣赏这个问题谈一谈吗 ?何 :很高兴谈这个话题。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相比较 ,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中学生来讲 ,如何正确地阅读与欣赏、理解与把握这一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从整体上了解现代文学的意义 ,才能恰如其分地领…  相似文献   
7.
“雷雨原野中的北京人”──论曹禺心中的中国理想人格精神何锡章追求人性的解放、塑造中华民族新的人格形象、探索适宜中国人生存发展的人格精神始终是“五四”以来一切进步的文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是文学家改良社会、改良人生的内在思想动力。鲁迅是当之无愧的探索中国...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写的是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种师徒结构是一种很深层的文化设计,其鲜明的人物性格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自五四以来,学研究在中国一直承担着对人的价值追求与关怀,到了20世纪90年代,却出现了思想、价值退位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有其特定的政治、化和社会心理语境。这是不应当有的现象。学研究应当与人的价值尤其是当下中国人的价值需求、价值建构紧密结合,达到深层次的统一,建立起学研究应具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
裁判亮分     
这是三位中学生的习作,敏锐、追求哲理、思考人生的价值构成共同的特征。整体上来讲,具有一定力度的思索与抒情的结合,意象和引经据典的运用,与主题有机统一,语言运用娴熟而相当老道且颇有张力。彭晴同学以人们熟知的“飞蛾扑火”来阐发其结尾的壮烈与伟大,肖雅琴同学的引经据典和理性色彩,李红同学带有哲理的抒情文思,都值得读者称道。他们在文中表现出的只要我们选择了、追求了,任何一种结尾都是有意义的,显示了几位作者思维与知识的广度。略感不足的是,如果立意能独辟蹊径,写法更别出心裁,给人的印象会更深刻;如三篇文章写得更生活化或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