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徐渭通常被视作一个"奇"人或"异"人,但通过他的自叙文,更见其人生"悲"的底色。其家庭不幸,是为悲惨;仕途不平,是为悲愤;心理不谐,是为悲凉;身后不良,是为悲哀。用"悲"而不是"奇",或许更能透视徐渭步步惊心的生命历程,抚触其孤苦坚执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诗学观念,“性灵说”虽然迟至明代才为诗人如袁宏道大力标举,但其诗学意涵的萌发和发展则要早得多。庄子的“法天贵真”等观念为其说奠定了思想基础;阮籍诗作及魏晋人士的相关论述实际上已经开创了诗写性灵的先河和理论;唐宋时代的皎然、杨万里等人的诗学主张大大推进了“性灵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敦煌《甘棠集》88篇表、状、书、启中,贺冬状占21篇(其中一篇有目无辞),比例几达25%。《甘棠集》的贺冬状是冬至节文化的直接产物,体现了将天德与人德相配的观念。这些贺状有两个显著的文本特征,其一是结构的模式化,即:指出时变节至(天)——称誉对方盛德(人)——感谢提携之恩(己),3个部分环环相扣;其二是语句的程式化,一般都是以典雅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每篇的用词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