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的学校教育的任务,一般都偏重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切实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简称“双基”,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展望未来,仅仅满足于此就远远不够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今天在校学习的中学生,不仅要学好前人已有的成果,更  相似文献   
2.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能力》是华东师大已故余元希教授在三十多年前撰写的(发表在本刊1957年第4期上)。文中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能力作了科学的论述,直到今天仍不失其参考价值。现在我们重新发表此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3.
高中三年级上期代数课程中关于“复数”这一单元的教学,存在着较多问题,其中如:“怎样引入复数概念?”、“(-1)~(1/2)应该怎样解释?”以及“复数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应该怎样具体安排?”等问题,如何在既不违反科学性同时又照顾到中学生的接受水平的要求下合理地解决,教师们有着不一致的看法。吉西略夫的课本(前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编译高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三册),这一章的叙述存在着一些缺点,也已受到了公正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3.近似数的四则运算在中学算术里教学近似计算,第二个任务是要使学生掌握近似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这里主要的问题是:怎样根据已知数的精确度合理地确定运算结果的精确度?具体一些说也就是:已经知道了原始数据精确有效数字(或可靠数字)的个数,或者它的最后一个精确有效数字(或可靠数字)所在的数位;怎样合理地确定运算结果中应该保留的可靠数字的个数,或者它的最后一个可靠数字所在的数位? 在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代数方面的知识,这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来说是力所不及的。因此在中学算术里我们并不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仅仅是通过一些例题的实际演算来导出有关的法则。这种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订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1956—1957学年度上学期高中二年级的数学课程中代数部份应该从“数列”开始,几何部份应该从“正多边形”开始,大纲的说明中还指出:“在几何课讲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前,必须在代数中讲解数列的极限的概念。”据不少学校教师们反映,大纲的这一规定在执行上有着困难,主要是代数课中关于极限的概念的教学,落在几何课中圆的周长的教学的后面,在进度上不能配合。为此,不少学校临时调整了功课表,把几何课暂时停下来改上代数,来解决进度不能配合的问题,同时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  相似文献   
6.
“排列和组合”的问题,比起中学数学的其余知识内容,不论思想方法或者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独特性,而且对于所求得结果的正确性,也不象方程那样容易进行验算,所以一般都认为这是中学数学教学中比较难教难学的一个部  相似文献   
7.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初中学生毕业后,有的将进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学习,有的将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因而初中数学的教学,应该为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或工作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一提基础要扎实,不少人往往会迷恋于大量增加教材的内容和习题,给学生讲授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模仿式地做大量的习题,总认为知识和习题的覆盖面愈广愈好,  相似文献   
8.
§1.引言关于课的类型问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首先,关于这个问题的本身,也就是上课有没有必要划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看法上还不是一致的。在苏维埃教育学中,都强调着上课应成为一个严密的体系,每一节都是统一的整体,是整个上课链条中的一环,为了正确地备课和上课,教师必须研究课的整个系统,然后再详细地计划每一节课,上课的方法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上课类型问题的解决,如果不能正确地解决关于上课类型的问题,就会使上课脱离由总题目或教程的编章所联结起来的上课的体系。C.B.伊万诺夫在他的论文“课的类型和结构”中曾这样指出:“课的类型论的问题,无疑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无论是对于课堂教学的理论或是对于学校的实践工作,都有重大的意义。每一个教师,在掌握了课的类型论之后,就能够更成功地计划自己的课堂上的工作,更圆满地去利用各种工作方法和条件,就能够经常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合理化,并经常改进这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上海数学界的同志們,曾于1960年初,对中小学数学課程的革新問題,作了一些研究,提出了一个課程革新方案,編写了全套試用課本,并在少数中小学里进行了試驗。我們目前正在編写的一套中学数学課本,就是在总結这几  相似文献   
10.
二元二次方程组是中学代数基础知识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施行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里对这一项目所列的地位、教学要求、内容的深广度以及教学时数的规定,有过几次变化。在1957—1958学年度以前,规定在高中一年级学习,教学时数为18学时,内容除①一个一次方程和一个二次方程的方程组和②两个二次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