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纪伟人邓小平诞辰百年纪念前夕,读到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四川省委编著,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画传>,再次景仰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为民族立下的丰功伟绩,追寻他跌宕起伏的人生足迹,感受他的伟大胸怀,对于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是又一次灵魂的洗礼.  相似文献   
2.
十八年前,4岁的外孙女问我:“蚂蚁怎么睡觉?仰着睡?趴着睡?还是侧着睡?”我真的回答不出来,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也没有听人说过。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酷蚁安特儿奇遇记》的书,随着小蚂蚁安特儿的足迹,游历了奇妙的蚂蚁世界,真是开了眼界。这是一本童话书,故事当然都是虚拟的,但是描写的事实都有生物学的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要办教育?为了培养人才。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更是为了培养能够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高级人才。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人民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给我们,祖国把自己的未来托付给我们,青年期望着我们帮助他们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我们当然不能让他们在大学里只学得一点书本了事。  相似文献   
4.
我从事新闻工作半辈子,自(?)文思不足,自己动手写的通讯不多;更没有写过什么好的通讯. 但是,我爱读通讯(我相信广大的读者也会有同样的爱好),每当编发一篇好的通讯,总要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看到别人编的报刊上发表了好的通讯,我也总是乐于为它宣传,扩大影响,衷心地希望它能被更多的读者读到。通讯在新闻中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比起一般的新闻来,它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状物写人,使读者能够多侧面地进行观察,从事情的表象一直追溯到它的背景,从人物的行动一直深八到他的内心。因此,它也就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从五十年代过来的人,大概很少有人不记得魏巍同志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八十年代的中国人认识张海迪、朱伯儒、华山抢险的英雄集体等等,也主要是通过报刊的通讯。  相似文献   
5.
在春天或者在梦里,我曾经遇见过你。而今我们一起走过秋日,你按着我的手哭泣。你是哭急逝的云彩,还是血红的花瓣,都未必。我觉得:你曾经是幸福的。在春天或者在梦里。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访问日本《中日新闻》社时,认真地探询了他们的用人制度. 《中日新闻》社的编辑、记者,一般都是从大学毕业生中聘用的.每次招聘时,报名的人数往往在录用者的十倍以上,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录用.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为他人著述所作的序言,该是序段类散文吧?实际上是一篇思想评论,当然它也受到序言体式的制约,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按论点、论据、论证的格局展开,只是从传统性与现实性的角度切入.“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追求高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历来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在研究工业生产的目的,并由此引出了工业结构改革等许多很好的意见,促进了工业生产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物的生产要讲究目的,人才的生产更应当讲究目的。物的生产的目的是消费,这也是生产的动力。如果社会根本没有某种需要,生产那个产品干什么?花了人力、物力,生产出来往仓库里堆,然后再来办理报废手续,这样的蠢事过去实在是办得不算少。教育部门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呢?我们以为也是有的。或者以为教育的目的早已明确,这就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话固然不错,但还需要具体化。社会生活的部门千变万化,需要的劳动者,规格当然也不可能是一律的。  相似文献   
9.
10.
1919年,鲁迅写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90多年后的今天,作家陈祖芬又写了一篇文章——《浩良:我们现在怎样做孩子》。在这篇文章里,作家写了北京一位中学生张浩良成长的故事。张浩良的成长是闪光的。2009年5月,他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