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确认识和判断近年来我国粮食的过剩,对制定和完善农业政策非常重要。本认为,近年来粮食的过剩,是低水平的过剩、阶段性的过剩、结构性和区域性的过剩、有一定弹性的浅表性过剩、农用资源过度超载利用的过剩、政府、粮食企业和农民的行为放大了供求失衡状态的过剩。  相似文献   
2.
199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在保证农产品供给稳定增长和农产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努力使农民收入有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稳定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完善粮食购销政策,提高政府干预市场的能力。1996年粮食购销比较可行的选择是继续实行“保一块、放一块”的“双轨制”,即在保证政府能够稳定地掌握一定数量的粮食,以稳定粮食供给的前提下,放开粮食市场购销,促进粮食市场发育。针对当前粮食购销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建议1996年在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适当提高国家粮食定购价格,并严格控制粮食购销差价。目前粮食定购价与市场价差价过大的矛盾已很突出,这固然与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不强有关,但不能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国家政策能否体现平等的理想”、“政策是否具有公平性”、“政策是否能够保证实现公平”等问题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政策的公平性与个人意义上的公平密切相关,但它不同于个人公平,它解决的是国家与社会意义上的公平问题。由于现代国家具有强烈的公共性,在政治法理上,现代国家及其政府被认为是一种接受全体公民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它要对全体公民及其利益负责,因而,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利益。从这样的逻辑出发,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就应该被理解为: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可能的教育平等就是教育公平。1我国教育政策现存的公平性问题追求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平等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教育利益分配中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条件和发展资格认定等方面的分配的不公平。根据其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把这些不公平归纳为四种类型:①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差异导致的不公平,如城乡之间、东部教育与西部教育的差异等;②教育政策与制度规则本身的缺失导致不公平,如电脑派位制...  相似文献   
10.
“温州模式”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大创造,是“敢为天下先”注重实际的温州人进行的一场独具特色而且丰富、生动、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温州模式”是动态的模式。 温州,曾被视作中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最初萌发地之一。“温州模式”在实践中解决了在城市工业对农村幅射弱小、国家没有投资、集体经济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依靠民间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战胜贫困,走上富裕之路,走向商品经济大市场的问题;如何推进落后地区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问题。这无疑给广大中西部地区和沿海一些不发达地区,提供了比“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更有参考价值的启示。当然,任何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成功模式,都深深根植于当地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之中,一味照搬或人为推广某种模式,都是徒劳无益的。因此,注重实际才是“温州模式”的魅力所在。 一、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1.就业和摆脱贫困的压力 温州地处浙南,人多地少,而且多是山地;温州是个迄今仍不通铁路的地级市;温州没有像样的矿产资源,基础设施也很薄弱。 改革之初的1978年,在单一农业经济结构的条件下,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的矛盾极为尖锐。当时温州全市总人口561.26万人,农村劳动力188万人,耕地总面积只有290万亩(合19.33万公顷),即全市人均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