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大凡读过几本古籍的人,都不会陌生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环滁皆山也”、“逸马毙犬于道”的删繁艺术。近千年来,人们津津乐道永叔先生的精彩传神之笔,却鲜闻这位先人的另外几则逸事:欧阳修的《相州昼锦堂记》开头两句原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文稿写就刚刚送出,他又遣快马追回,将这句话改写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两个简单的连接词语,令文章有了动感和起伏,语气也流畅自然了许多。他的《岘山亭记》原稿中有“一置兹山,一投汉水”二句,后经朋友指点,改为“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这位素以文章就简著称的大文学家,认为这样一改,文气就畅通了!  相似文献   
3.
在眼下这个信息过剩的"浅阅读"时代,还有人看重新闻的美感?恍如隔世的那些名篇范文,那些泰斗大家,他们的经典新闻作品,那些打动也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珍藏,真的跟随他们的离别永远逝去了?网上搜索发现,1 5年前发表在《中国记者》杂志的那篇文章,不仅成为一些高校数字化图书馆里的"馆藏",而且常被新闻专业学生在学位论文中"摘录"和"引用".想必,在这个心绪浮躁的社会中,潜心专业的人们对于新闻文体创新的探究,竟未止歇.也曾对那些称得上晚辈的记者们"教诲",若写此类文章,没有新闻的历练,音乐的熏陶,词律的修养,是断难起笔成章的.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节后,“用工荒”几乎蔓延全国,也出现了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待遇不及农民工的现象,对此,有45%的毕业生认为正常,让人五味杂陈。  相似文献   
5.
爱上古文     
说来蹊跷,本来生长于一个文化氛围充盈的城市干部家庭,孩提时,第一本古籍却是在乡下外婆家捧渎的. 外婆家距县城还有5公里,当年不通公交车;每次回外婆家,只能雇一辆白行车,南车主把我和姐姐一前一后驮着,沿着乡间小路颠颠簸簸地带到一个叫做王村闫家的小村落. 外公年轻时闯荡京城,有些见识,家里也就存留了几本古籍.让我着迷的,是那本已然磨损发黄的《西游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