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夏年在《法音》2007年第4期撰文,从佛教界人士的反思、近代佛教教育情况、佛教教育存在的不足和改革佛教教育的想法四个方面对近代中国佛教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佛教到了近代,开始借鉴西方的教育模式,引进佛学院的概念,由是使传统的佛教教育模式开始有了转变。  相似文献   
2.
詹向红在《安徽史学》2007年第4期撰文,就桐城学堂的《办学公文稿》的发现、流传、主要内容作了介绍,从中研究考察了吴汝纶创办新式教育的深层思考与实践,并对《办学公文稿》这份完整地全方位地反映中国早期办学情况的珍贵教育史料价值作了思考与评介。这种对新的教育史资料的发掘和重视新的教育史史料的研究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3.
耿红卫在《理论界》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美国华文教育发轫于十九世纪下半期私塾的设立,首先是在旧金山兴起。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华侨社区开始筹办学堂。纽约、芝加哥等地也先后办起大清侨民学堂。夏威夷人基督教会开办了圣彼得中文学校,教授华童学习中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美国各地中华会馆、华侨社区、华侨文化团体、同乡会、教会及私人纷纷兴办华文学校。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道家的始祖,也是以“道”教育人们的最早教育家之一。本文试图从老子提出教育思想的背景、与儒家教育的关系、老子论述教育的作用、目的、对象、内容、方法与原则、教师等方面全面分析老子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徐文明在《法音》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学僧教育应当分三个层次,即成人教育、成僧教育、成佛教育。出家众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通过文化素质教育,使学僧首先成为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公民,一个在世俗社会受人尊重的人格健全的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人,  相似文献   
6.
岳爱武、邱新法在《现代大学教育》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我国研究生教育始于二十世纪初叶,经济现代化为清末提供了必备的物质经济基础,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为清末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教会大学的刺激与挑战为清末研究生教育的探索提供了客观的现实基础。它是近代“新教育”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张小坡在《安徽史学》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徽州传统教育资源丰厚,旧有的田产租息、宾兴款项成为新式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清末政府限于财力,实行“就地筹款,官不经手”的办学方针,为了维持学堂的正常运转,徽州办学绅董广拓财源,开征捐税,但是商人与地方民众却强烈反对抽捐兴学,地方官府出于维持地方社会安定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梁仁志在《安徽史学》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明清之际徽商在经商之地侨寓的现象相当普遍,为子弟成名计,徽商及其子弟在侨寓地展开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教育内容上,科举与学术并重;教育思想发生新的变异,不再墨守朱子理学;教育出路多元化,并不囿于科举一途。  相似文献   
9.
任春艳在《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变迁与传教士密切相关。传教士对女子教育观念的宣传,给中国近代思想界以很大的冲击。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女学的重要性;传教士对男女平等教育思想的宣传,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女校,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段玉明在《宗教学研究》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佛教面对近代以来的历史巨变,以寺院为基地的传统僧才教育体系已明显不适应于新的僧才培养要求。佛教要求新的僧才培养以僧教育为本、俗教育为枝,两面开展,兼收并蓄。故近代以来,主张佛教教育改革者,将新式教育方法引入传统佛教教育之中。此一改革的肇始者杨文会,在其开设的祗洹精舍学堂中,模仿新式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