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学课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探索创造能力,教学要为学生自我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以达到开发智力、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增强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探究数学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参与上.学生思维参与深入的程度是一节数学课优劣的重要标志.体现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经验及思想观念的获得等,而这又取决于教师如何积极培养、锻炼学生履行主体责任的各种能力和品质,从教学过程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应注意以下八个策略。  相似文献   
3.
构建"问题情境——探究学习——活动交流——应用反思"为主线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发现问题、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等形式探索知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开展的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机械模仿,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需要通过已有知识和经验来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学习、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我们熟知:当已知线段两端点为P_1(x_1,y_1)、P_2(x_2,y_2)、点P(x,y)分所成的比为λ时,点P的坐标是: x=(x_1+λx_2)/1+λ,y=(y_1+λy_2)/1+λ(λ≠-1) 如果我们将上述线段更换为圆柱、棱柱、圆台、棱台、圆锥、棱锥,则可得到一组与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形式相似的结论: 若换线段为棱台有:结沦一:设棱台上、下底的面积分别为S′、S,平行于两底的截面积为S_0,若截面分高的上、下两部分之比为λ,则: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参与上,学生思维参与深入的程度到是一节数学课优劣的重要标志,体现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经验及思想观念的获得等,而这又取决于教师如何积极培养、锻炼学生履行主体责任的各种能力和品质。从教学过程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应注意以下八个策略。  相似文献   
7.
由正、余弦的三倍角公式sin3θ =3sinθ- 4sin3 θ ,cos3θ=4cos3 θ- 3cosθ ,可得衍生公式 1sin3 α =14(3sinα -sin3α) ,cos3 α =14(3cosα +cos3α) .衍生公式 1的优点是 :对正弦、余弦的三次乘方形式可直接降幕 .例 1  (1994年全国高考题 )求函数y=1cos2 2x(sin3xsin3 x+cos3xcos3 x) +sin2x的最小值 .解 由公式 1,原函数变为y=1cos2 2x[sin3x· 14(3sinx-sin3x)  +cos3x· 14(cos3x+ 3cosx) ]+sin2x=1cos2 2x(34sinxs…  相似文献   
8.
9.
根据教育部教职成厅函《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德育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2007)29号],我们对我市县级以下部分职业学校的部分师生进行了专题德育调查,对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包括家庭背景、学习状况、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纪意识、心理状况等方面,以及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主要经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德育工作者队伍状况,德育活动的组织情况等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对学校在德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0.
归纳推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结构,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并遵守科学的规律,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在初中数学课的教学中,提前渗透数学归纳法的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本文从归纳推理的概念展开,由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及《课程标准》中的实例引入,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归纳推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重点从四个方面综述了归纳推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