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粮食补贴政策背景下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协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国内重视"三农"问题和国际粮食危机的两大背景下,我国对粮食补贴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以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着不和谐音符。我国农民种粮的机会成本增加及种粮利益较低,因此将农民增收放在首位成为关键。通过博弈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政府出台的以对农民直接支付为主的粮食补贴政策在解决二者的协同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教学反思 新课改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然而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忙于教材内容本身的完成,往往把这个根本问题变成了一种附属的教学目标,只是在完成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才去考虑,这就造成了这种教学根本目标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学科.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数学不但具有培养学生一般思维品质的特点,还具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特殊功用.在我们以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最佳学科而自喜时,  相似文献   
4.
由于粮食产业的基础地位及其本身的弱质性等特点,需要政府加强对粮食产业的支持和保护.根据各阶段粮食政策目标的不同选择,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应的粮食补贴政策措施.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出发,以受益主体的变迁为主线,可以将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的演进过程分为对粮食消费者补贴、对粮食生产者间接补贴和粮食流通部门直接补贴并行、对粮食生产者直接补贴等三个阶段.粮食生产者作为弱势群体,在不同阶段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中,得到的少,付出的多.现阶段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约束下,应加大对粮食生产者的补贴力度,优化和完善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和土地作为经济社会的两大要素,二者的配比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其同步发展也是经济良性运转的关键指标。目前我国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发展不协调,农地流转滞后于劳动力流动,且西部地区滞后程度最大;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推动作用也不同,东部地区最大;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的关联度不同,中部地区最高。造成这些关联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及制度性障碍等几个方面。因此,有的放矢地尝试从不同的区域角度探讨二者同步发展的破解路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