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苏珊·雷诺兹是当代英国著名史学家,她从集体行为和集体意识的角度重新界定了共同体概念,因而扩大了共同体的含义。从这个角度,她把中世纪看作是由诸多共同体构成的社会。按这一认识,中世纪的领地、城市、王国本身,都是某种共同体。这种意义上的共同体与中世纪社会基本制度的关系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内在统一的。共同体在不同程度上维护着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体现着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念,但共同体并不是挣脱了封建制度和权力强制的自由、平等的小社会。中世纪人对王权的认同和对王国的归属感,以及王国政府对社会成员的集体行为和集体意识的依赖,表明各王国也呈现出共同体的很多特点。雷诺兹的诸多认识挑战了有关中世纪共同体问题研究的整个学术传统,向人们展现了另一个中世纪,富有启发意义,同时也留下了一些有待进一步探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比较史学方法是一种在明确的理论指导下,依照一定的规则,对各种历史现象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比较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中外历史学家运用该方法从事历史研究的大量例证,阐述了比较史学方法对各种历史现象进行归纳、演绎、对比研究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以及运用这一方法所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封建主义"一词具有多义性,这一概念的学术史是由狭义封建主义、广义封建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封建主义概念这三大理论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构成的。狭义封建主义概念源于16世纪法学家对西欧中世纪"封建法"的研究,专指封臣制和封土制。广义封建主义概念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形成于启蒙思想家对中世纪社会的批判,由此这一概念代表整个中世纪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封建主义概念源于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封建主义至此具有生产方式的含义,代表社会形态演进的一个阶段。三大封建主义概念都有各自的学术功用,它们为认识前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无需再以"封建"的本义否定这个词的其他含义。  相似文献   
5.
晚期古代是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书写古代世界结束和中世纪生成的主导概念和模式,中世纪早期史的研究也向诸多传统假设和论断提出挑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系列新论断显示了价值观的再定向。从古典文化本位论到多元文化论、从政治史和制度史到宗教文化史、从民族主义到欧洲主义,反映了晚期古代和中世纪早期史研究领域新的价值取向。晚期古代说、罗马世界转变说、连续说等,无疑包含当代价值,具有当下关怀。价值观的再定向,显示了20世纪后期以来欧美历史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紧密而复杂的关联,呈现出史学与时代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中古时期,德国封建主义的发展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相对迟缓;二是不完善;三是土地因素重于人身因素。这三个特点对德国王权产生了特殊的影响。具体而言,封建主义的缓慢发展,使王权失去了掌握主动的时机;封建关系的不完善,阻碍了以国王为顶尖的等级金字塔的形成;土地因素的重要,造成了采邑的发达,为诸侯对抗王权提供了物质基础。与西欧其他国度不同,德国的封建主义,对于王权而言,是一种离心的力量;对于诸侯而言,却是一种向心的力量。本应赋予国王以权力优势的封建主义,事实上却削弱了王权。这说明,封建主义在政治上发挥怎样的作用,并不完全取决于它自身,还要看现实的权力结构和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关系是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历来为思想家和史学家所关注。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始终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决定论”的原理并不适于表达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关系。人对自然的关系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关系。因此,物质实践是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关系的基础。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或曰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根本缺陷在于抽掉了这个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教委的建议和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和史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发起的“史学理论研讨会”,于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五日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中青年史学工作者共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围绕着“在新形势下如何坚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出版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件大事.这部教材的特点在于以可靠的史实,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规律,记录了中国人民怎样选择马列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正确的选择,才有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有的同志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比较好地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我是很同意这个看法的.  相似文献   
10.
中古德意志政治进程成为一个"问题",由来已久。帝国政治、诸侯领地政府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是论者解说中古德意志政治进程的基本着眼点。以往的解释多以单一民族国家、主权国家概念为前提,以中古英、法王国演进道路为标准,把帝国政治和诸侯领地政府作为德意志国家"正常"发展的主要障碍。其实,中古德意志可谓多"国"并存。它既是帝国,也是王国,还是诸侯领地政府组成的松散联合体。多重国家形态显示的是一种多元权力结构并存的格局。它们之间有矛盾和冲突,但又是协调和一致的。帝国政治带给德意志王权的不只是损失和灾难,也有荣誉、尊严和利益。王权无论如何软弱,10世纪以后德意志都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始终存在。13世纪以后领地政府的成长意味着国家权力的分散化,然而分散化的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并且为统治集团所认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