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动(形)+死+……”的结构语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的“动(形)+死+……”这一结构形式中,“死”可以表示三种意思:①表示死亡。②表示不活动,不可改移,丧失作用等。③表示达到极点。这三种不同意义的“死”以同样的形式构成了结果补语和程度补语。面对同样的结构形式如何判定“死”的意义及其充当的补语的类型,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从语义、句式变化和时态变化三个方面做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死”的词性。  相似文献   
2.
从使用频率和使用条件限制两方面对“或者”与“还是”“在”“无论……都……”中的差别进行分析得出,二者不仅在使用频率上有很大差异,而且使用条件也有很多不同的限制。这主要是由“无论……都……”或者”与“还是”的结构、语义等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山阴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当地人习惯把县境分为山区和川区,川区又以桑干河为界,分河北片和河南片。本文从这种分区出发,根据地名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的密切关系,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首先分析了地名反映出的地形、水文及人们的居处差异,其次对三区地名命名法进行了比较,然后对地名中的特殊读音及用字加以说明,阐释了特殊地名反映出的历史文化景观,并对部分村名的语源进行了考证,最后简要分析了不同地区相互排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