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客家风水文化基础的河图洛书是中原文化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中原文化的重要标志和滥觞。河图洛书文化由河图文化、洛书文化融合而成,蕴含多方面的哲理和数量规律。历史上,于海峡两岸客家地区,河图洛书文化在客家人环境选择等方面得到广泛的运用。河图洛书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也是客家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2.
陈支平教授:史学研究需要理论与方法。理论方法运用得当。将大大拓展历史科学的深度与广度。然而,如果过于执着于某一理论与方法的纠缠.甚至把某一理论或者方法限定为历史研究的必然功课.那么理论与方法可能成为禁锢历史研究的枷锁。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学固然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史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却走上僵化教条的胡同.如何避免僵化教条的思维逻辑和唯我独尊的学术定位.  相似文献   
3.
清代福建汀州人入台垦殖及文化展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大陆和台湾的亲缘关系密不可分,且由来已久。《史记·秦始皇帝本纪》记载:“齐人徐市(即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又据《后汉书·东夷列传》云:“……(徐福)求蓬莱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史学界的许多学者都断定,瀛洲就是今天的台湾。这也是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最早记录。自秦以后,历经诸朝,台湾与大陆母体始终保持着息息相通的关系。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揭开了中华民族大规模开发台湾的序幕。随后,“八闽穷处”的汀州人接踵而至,参加了台湾的土地垦殖和文化展拓。 一 古汀洲,位于闽地西部。“开元二十二年,福建经略使增领汀州,”正式设府、领长汀、黄连、新罗三县。宋时汀州府辖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连城。明时,废元建制,重设汀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汀州府自“成化时巡抚高明……奏请析置永定县,”共领县八,为长汀、宁化、清流、归化、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清朝因之。 汀州人最初入垦台湾,约在清顺治末年和康熙初年。  相似文献   
4.
清代民国时期,闽西培田民间借贷领域形成了货币借贷利率与粮食借贷利率互相参照,流行利率与互助利率互相补充的利率体系。因为粮价的周期性波动,借贷兼营户被迫将回收的粮食本息推迟半年左右的时间出售,保存期间增加的成本实际由借贷人承担,粮食借贷在参照货币借贷利率的基础上,要再追加20个左右百分点。培田粮食借贷利率因而趋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