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话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原则。对话教学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集中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对话教学把教学看作是一场对话,它注重人与人、人与文本、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对话,契合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对话教学在师范人才培养中的实施,更有利于师范生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的养成,也更有利于他们将来职业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与菊花有不解之缘,笔下多次出现菊花意象,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这首诗通过对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表现了作者对喧嚣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在对自然景物的本色描摹中,流露出超旷闲逸、恬适宁静的心情,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坚贞芳秀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受师生喜爱的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不仅借林黛玉的一双眼睛引出了贾府中的众多人物,而且通过多处环境描写,展现了贾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的豪奢气派.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贾政对宝玉大打出手。之所以如此,按照传统研究者的观点,贾政是一个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宝玉则是一个封建叛逆。贾政不能容忍宝玉的离经叛道,因而欲除之而后快。但令人有些费解的是,在痛责宝玉的过程中,怒不可遏的贾政本应很解气、很痛快,可为什么却一次次流泪呢?这纵横的老泪又说明了什么呢?我们具体看一看贾政的这三次流泪。第一次流泪是在痛打宝玉之前。忠顺王府长史官的突然造访使贾政又惊又惧,贾环的借机进谗更是火上浇油,一下引爆了贾政心中的怒火。  相似文献   
5.
贾母是贾府中辈分最高的长者,她儿孙满堂,每天在晚辈们的围拥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长辈的身份与慈祥和蔼的态度使她深得人们的尊崇,她也真心地爱着她的子孙们。不过,对不同的人,贾母的爱并不一样,而这种偏心,常常是由每个人不同的境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对这则寓言的寓意,今天许多人认为它表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赞美了为追求理想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这种解渎显然并非著者原意,而是后人的一种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7.
苏轼以(复)绝千古的才情受到历代读者的倾慕,其《赤壁赋》更是因高邈难攀的文境而深得后世推崇.对于这篇旷世之作,人们往往读出的是作者超旷的胸襟、缥缈的禅意和随遇而安的“乐观”.这种解读显然是依据“言为心声”的理论,采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对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所作的阐释,虽未为不可,却不免有郢书燕说之虞.如果立足于文本本身,从互文性视角重新观照,或许会别有所得.  相似文献   
8.
晋安帝义熙元年(419年),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归田园,从此彻底摒弃仕途,成为一名真正的农夫.次年,他写下了著名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中的第一首尤为后人称道.在这首诗中.诗人叙述了自己归田的原因、归田后的生活以及"复得返自然"的愉悦心情.陶渊明为什么要返归自己的出生地"园田居"?"田园"对他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实验稿)》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