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和内容诉求也日益多元化.如果对网络舆情引导不利,其负面内容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因此,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选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介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内各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各高校近年来也对该教学与实验内容作了很大的改革,新闻传播类专业应结合本校本院教学实际,建立一套以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与实验方面的新体系,以带动整个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计算机教学与实验的发展。该文主要围绕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实验的主体内容、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定位及目前国内高校的开设情况、其他相关问题及其探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云计算”的媒体应用及核心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万 《编辑之友》2011,(9):50-53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云计算"已成为当今时代数字传播技术发展与传播理念更新的一个标志,是WEB2.0时代非结构化数据共享的实现手段。用户只需通过网络连接"云",不再需要购买昂贵的软件和硬件等基  相似文献   
4.
倪万 《青年记者》2012,(22):63-64
一 曾经有一个非新闻专业的教师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他说看了一些媒体评论说纸质媒体很快就会消失,那么是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将来就没工作了?当然,他不是搞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再加上长时间以来对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发展基本一边倒的唱衰,让人产生这种想法也不奇怪.我简单地从几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是从历史上看,消亡论总是在新的媒介形态产生后出现,但至今也没有哪一种传播媒介真正消亡,只有作用大小的变化,即便是旗语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在电子通信发达的现代海军里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二是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新闻与传播的活动,就有传媒的存在,就报业而言,即便纸质媒体消失了,数字化转型后的报社依然存在,而且发展的空间更大了;三是新闻与传播工作需要转型,重心将会有所转移,但"采写编评摄录播"的新闻业务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变革和文化观念的变迁。新闻传播学研究生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研究方向也不断地调整和演变,这主要体现为由纯学术追求的单一化培养和向更加符合学科和社会要求的多元化发展。但以历史的视角审视这一历程,这种多元化发展还存在着学位类型单一,人才培养边界模糊,轻理论、重应用等现实问题,需要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教育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秉持开拓创新精神的同时,尊重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彭宇案等一系列事件引发的关于“老年人摔倒扶不扶”的争论,以及后来的“见义勇为者无好报”的讨论,引发了人们广泛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代玲玲  倪万 《青年记者》2016,(20):116-117
大数据与云计算背景下兴起的数据新闻,是当前新闻业界、学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这种报道方式在数据抓取、挖掘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集合了传统的精确新闻报道与可视化传播手段,并通过融合媒体进行综合发布.这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同时也对新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8.
吴元军  倪万 《青年记者》2010,(14):78-78
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和内容诉求也日益多元化。如果对网络舆情引导不利,其负面内容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因此,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选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彭宇案等一系列事件引发的关于"老年人摔倒扶不扶"的争论,以及后来的"见义勇为者无好报"的讨论,引发了人们广泛的思考. 社会各界对这些事件的反应,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反思.二是对司法公正的质疑.三是媒体报道渲染了这样一种不良气氛,即强化了人们"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意识,以及时"好人无好报"社会不良认知的接受.应该说,形成这样一个局面,媒体是负有一定责任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数据新闻的研究维度从功能效果转向理性批判,对于数据新闻价值观念的探析成为现阶段相关研究的核心议题。从新闻建构论视角出发,技术因素的介入重构了数据新闻的生产常规和权力框架,并对传统的人文叙事原则产生了冲击。为避免陷入新的叙事危机,数据新闻需要重塑基于数据因果关系的叙事逻辑,构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叙事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