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创新、创造与原发创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创新的关注陡然间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并且对创新一词的使用频率也大大超过了创造一词.那么,究竟何以理解"创新"和"创造"这两个概念呢?这一新情况对于创造教育或创造性人才培养有否进一步的特殊要求呢?本文力图利用经济学、创造学或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之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2.
创造学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傅世侠 《科学学研究》2003,21(5):455-460
针对当前我国创造学研究中一些有争议的观点提出4个问题商讨:①创造学属科学范畴吗?②创造学就是创造心理学吗?③创造学是横断性学科吗?④建构创造学理论体系势在必行吗?通过分析,作者逐一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并指出,我国创造学研究当前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建构尚缺乏研究基础的庞杂的创造学大体系,而是适应深化教育改革需要,对已取得诸多成果的创造教育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和概括,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教育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创造创新原发创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科技团体创造力中的认知风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知风格是个体创造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团体创造力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团体创造力的因素极其复杂,在评价个体认知风格的基础上评价团体认知风格对团体创造力作用的研究表明,有利于科技团体创造力的团体认知风格并不能由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个人认知风格的简单相加来决定,而只能用团体认知风格构成的创造氛围指标因素来诠释。  相似文献   
5.
人的创造力,就是发现新规律,发明新技术,创作新的文艺作品的能力。分析人的创造力,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考察创造才能,即一般创造力与特殊领域才能的有机结合,这是创造的智力因素方面。一般创造力主要考虑的是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6.
国内有关发明创造的书籍和文章中,不时会看到英文首字母缩略语TRIZ,有的称它意谓“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但都知道,“创造性解决问题(或问题解决)”英文缩略语是CPS(Creative Problem Solving)。那么,TRIZ究竟是哪些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呢?蹊跷的是,有的竟指称它是“俄语缩略语”。  相似文献   
7.
《右脑与创造》这部著作,首版于1980年,至今已过去近20年,现在重印出版该著中译本,作为译者,有必要再作一说明。该原著首版时,正值美国著名心理生物学家R.斯佩利实验组关于“裂脑”的实验研究及其提出的“大脑两半球功能特化理论”日益被认同之际(斯佩利因...  相似文献   
8.
国内有关发明创造的书籍和文章中,不时会看到英文首字母缩略语TRIZ,有的称它意谓“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但都知道,“创造性解决问题(或问题解决)”英文缩略语是CPS(Creative Problem Solving)。那么,TRIZ究竟是哪些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呢?蹊跷的是,有的竟指称它是“俄语缩略语”。不过,这说法倒是指出了一个有可能从俄语著作中查证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科技团体的内外创造氛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课题组(TEAM)为对象,尝试设计了一个评估科技团体创造氛围的测评工具——问卷调查表,分为外部氛围A和内部氛围B两部分。用这一问卷试测了71名被试者.他们分别来自4个组织,其中各选择了两个课题组作对比研究。依据试测结果,并参照中国科技人员(39人)对国外KEYS量表中各因素重要性的评价,讨论了修订量表的设想,并提出了要适当考虑中国文化特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