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贽     
李贽(公元1527——1602年)号卓吾,字宏甫,是明后期的进步思想家。他原名李载贽,因避明穆宗讳,改名李贽,别号温陵居士,又称百泉居士、龙湖居士。他祖上姓林,原籍河南,因得罪御史徐某,逃居福建,改姓李,落籍泉州晋江县。泉州是当时对外交通港口,居住着许多阿拉伯、波斯商人,李氏祖上曾从事海外贸易,任过通译,出使过日本、波斯。他的曾祖父因娶波斯女为妻,故有学者认为李氏家族信仰回教,或说就是回族。他的父亲以教书为业,要他幼习四书、五经,稍长,以泰州  相似文献   
2.
在明清两代历史上,有不少著名人物为天津种植水稻而操劳。清朝康熙年间天津镇总兵兰理,就是其中的一个。兰理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利用他的军队,在天津城南附近地区试种水田,取得了一些成绩。康熙四十五年,他又请建海光寺,不久即离任南去。兰理走后,他所种植水田的大部分,都移归庙中管理,先后又试种水稻达七十余年。清代的天津人民,把  相似文献   
3.
公元1448年——1449年,以黄萧养为首的广东地区的农民起义,是明中叶南方沿海地区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起义历时一年半左右。起义军人数最盛时达十余万众。起义军曾水、旱两路围攻广州达半年以上,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于明王朝在广东地方的统治,给以沉重的冲击。明王朝一度损失了广州四千余石的“折银粮”,停止了广东地方官的“朝觐”;顺德县治,便是这次起义之后为加强对农民起义的防范和镇压而设立的。它对明王朝中央政权的震动也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