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一、提供已知,推陈出新教师提问,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回答问题卡壳或理解困难时,教师应当适度提示思考方向或提供旧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迅捷地以旧推新,顺利完成答问。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学生不会回答“为什么说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于是我让学生用“代价”一词说说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作出的巨大牺牲,在这个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付出怎样的代价呢?这时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一幕幕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在抗美援朝中流血牺牲的光辉形象,就纷纷争着回答…  相似文献   
3.
正状物类文章,是指以描写物体或景色为主的文章。它或描摹山川名胜,抒写地域景致,叙述特定事物;或游览参观,寻踪探微,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这类文章具有中心明确、想象丰富、修辞恰当、语言生动、文笔流畅的特点。苏教版小学语文高年段教材中,编排了众多状物类的文章。如何教好这类文章  相似文献   
4.
艾文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他爱读书,尤其喜欢看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特别喜欢那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这天,艾文正在为写一位家乡的名人而绞尽脑汁,只好拿起妈妈给他买的<西游记>作为消遣.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一要提倡,二要鼓励,三要引导,使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就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那么,学生质疑后教师如何引导他们解疑呢?笔曾连续听过一些安排质疑环节的课,发现质疑后的解疑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