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封建社会处决犯人的时间定在秋后,叫秋后“大决”;清代古文家方苞的《狱中杂记》就有“每岁大决”的描述。那么为什么一定在秋后执行死刑呢? 原来我国封建王朝,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来牵强附会地解释自己所行政令是顺应天道的。《礼记·乡饮酒义》对春夏秋冬的解释是:“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仁之”;“秋之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冬之言中也,中者藏也。”视春夏秋冬为万物生长收藏的一个过程。所谓的秋就是收敛、杀戮。一切用刑动兵,社稷之祭无不在秋后实行。其春季因“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  相似文献   
2.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上给唐大宗的表章,是唐初的一篇著名的政论文,此文中有“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名句。对“三驱”一词,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释为一年打猎三次的;有释为网开一面,由三面围合驱捕禽兽,等等。不过大多停留在在字面的理解上,与作者劝谏的精神不符。“三驱”一词,最早见于《易·比》九五爻辞:“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  相似文献   
3.
进入魏晋南北朝,文学开始逐渐剥去以前人们所加在它上面的种种虚饰和羁绊,走向独立发展的阶段.与此相应,总结创作并批评创作的文学理论,也在日趋纯质化.钟嵘的《诗品》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正如方孝岳先生《中国文学批评》所论,《诗品》是开单刀直入论诗的风气的.钟嵘针对其时文坛诗坛上存在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文章殆同书抄”、“文多拘忌,伤其真美”等弊端,在评价诗歌创作是否成功、是否有意义时,重点考察它能不能有“摇荡情性”、“动天地,感鬼神”、“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也就是说,是否有吟咏性情,令人回味无极的特质.因此,许多文艺批评家总结说,《诗品》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滋味说”,或者就干脆用“滋味”二字作为《诗品》的代名词.本文拟从“滋味”与“味”、“滋味”的内涵、“滋味”的创造、与“滋味”与意境四个方面作一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