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克服汽车理论教学中实验课程难以完全开展的不足,提出了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来促进教学实验改革的建议。针对课程的特点,研究了将AVL/Cruise仿真软件引入汽车理论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探讨了软件可实现的功能、对学生学习的帮助程度以及实际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该仿真平台能够增加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汽车理论的认识水平和理解深度,适合在汽车专业汽车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随动转向照明系统(AFS)的发展现状、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道路环境感知的汽车前照灯智能随动转向系统。该系统运用先进汽车底盘集成控制技术、GPS技术及汽车总线技术,采集道路环境信息作为AFS系统的输入,提出了基于道路环境感知的AFS系统的控制方案,并对系统硬件构成、软件流程和随动转向模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对天津市复兴门交叉口的实际交通环境和信号控制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运用Webster信号配时法,对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了设计,并基于交通微观仿真软件VISSIM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案二,平均行程时间可缩短18.90%,平均延误减少24.67%,平均排队长度减少8.97%,各项指标均优于原有配时方案.  相似文献   
4.
车用智能化预紧式安全带综合试验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汽车安全带的缺点,设计了智能化预紧式安全带试验台系统.该试验台由预警传感器、安全带卷收系统和基于MC9S12DP256的核心控制器组成.重点介绍了安全带卷收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控制器的电路设计.设计的试验台通过对传感器预警信号的处理能够提前预知危险的发生并控制安全带收紧,实现了安全带主动预紧的功能,满足了主动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求高素质高水平的交通运输人才。在总结归纳我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办学经验,提出了从办学定位、教学改革、教师培养、科学研究等四个方面提高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简单的控制方式,与传统的汽车列车轨迹跟踪方式相比较,这种控制方式并非通过单纯操纵牵引车转角控制汽车列车的轨迹跟踪,而是采用控制汽车列车的折角达到汽车列车系统的稳定,进而使得汽车列车具有良好的轨迹跟踪性.通过模型试验平台的实验,证明了该控制方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操作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处于不断提升与发展变化之中。目前,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素质尚不能适应未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思考和研究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契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培养能力和技能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培养、聘任和管理机制就成了职业院校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技能训练是由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在实习或实践场所指导学生将系统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作业项目紧密连接、融为一体的操作过程,是职技师范院校培养"双师型"师资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交通事故司法鉴定公正性和客观性,对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利用制动性能检测报告并参照国家标准和汽车理论进行了车速鉴定。通过对驾驶员制动操作过程进行汽车理论研究,结合制动性能检测报告对制动距离、制动协调时间、制动速度、纵滑附着系数确定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得出制动速度计算公式适用条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车速鉴定所得车速为71.4km/h,通过交通事故碰撞软件PC—Crash验证所得车速为72km/h,说明该鉴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性质及其特点的分析,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项目开发等四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强调该课程的改革应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使毕业生适应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