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
民俗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社会它依然是国情、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阵地;其独特形式可以作为现代学校教学形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社会它依然是国情、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阵地;其独特形式可以作为现代学校教学形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方言中有大量现象显示合口呼韵母与声母的部分音变具有相关性。圆唇的[u]使声母产生唇化,从而使非唇音声母带上了唇音色彩。该文试对这些现象举例,并用以解释某些古音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5.
“波罗诞”作为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海神祭祀民俗活动,其见证了我国古代祭海文化的发展,是重要的民间信俗,如何使其更好地得到保护与创新性发展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文化空间理论及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等方法,该文认为波罗诞的文化空间要素由中心理念祀神祈福、核心形象祝融及其五子、符号波罗鸡与波罗粽,以及活动主体游客、政府等构成,空间保护上存在着基础设施不足、符号吸引力不足等4类问题,并对此为其文化空间核心区与辐射区的营造与延伸提供9大对策,以促进波罗诞的传承与发展,助力非遗的活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人文湾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